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国史视角 >

躁动的海洋:中国历史上的海啸--国家年鉴(2)

  
  从历史文献看中国历史上的海啸[HaiXiao]

  我国[WoGuo]自古便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东部沿海的漫长海岸线又濒临数千公里的西北太平洋地震带,而且我国[WoGuo]海域的海底发生较强地震的次数也不少,因此为前人留下地震与海潮相关联的记载提供了条件。现代学者判定中国历史上的海啸[HaiXiao]现象,主要就是根据对这类记载的搜集。较早注意进行这项研究的学者是李善邦,他在《中国地震》一书中,即专门整理了一份“中国历史海啸[HaiXiao]记载一览”表,共有10条记载。其后,宋正海等所著《中国古代自然灾异相关性年表总汇》一书中,也专门设立了“地震—海啸[HaiXiao]”年表,收录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共18条。另外,谢毓寿、蔡美彪主编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以及陆人骥所编《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中,也收有一些地震与海啸[HaiXiao]的关联性记录。而较晚出现的整理成果,即张家诚等人在《中国气象洪涝海洋灾害》一书中制定的“中国地震海啸[HaiXiao]目录表”,将1949年以前的记录增至24条,加上1949年后3条,总计27条。

  根据对历史资料的分析,不少学者认为,我国[WoGuo]近海应是一个多海啸[HaiXiao]的区域,死伤人口和财产损失数量惊人。24次历史海啸[HaiXiao]中,信度等级认定在3级(即“可能是海啸[HaiXiao]”)及以上的有10次,灾害等级达到1级的强破坏性海啸[HaiXiao]只有7次。其中记载较详的事例有:据康熙《苏州府志》载,1670年8月19日,“地震有声,海潮溢,滨海民多溺死”;1781年5月22日,台湾岛西南遭受大型潮灾,被认为是我国[WoGuo]遭受的最大一次破坏性海啸[HaiXiao];1867年12月18日,台湾基隆近海发生7级地震,同治《淡水厅志》中称“海水暴涨,屋宇倾坏,溺数百人”,是一次灾害等级达到2级的海啸[HaiXiao],也是我国[WoGuo]掌握确切证据的最大海啸[HaiXiao];1917年1月25日,福建厦门、同安一带“地大震,海潮退而复涨,渔船多遭没”。至于17世纪以前的海啸[HaiXiao]事件,因为记载信息过少,大多没有得到确切的等级认定。不过,《汉书》中关于公元前47年的“一年中,地再动,北海水溢流,杀人民”的记载,一度被解释为发生在莱州湾的震后海啸[HaiXiao],而这一说法也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成为我国[WoGuo]留下世界最早文字记载海啸[HaiXiao]的证据。

  上述研究成果所反映的都属于局地海啸[HaiXiao]的历史状况,而没有涉及我国[WoGuo]有关越洋海啸[HaiXiao]的历史记载。近年来,这一方面也开始引起学界的注意。有人整理了自宋代至清代的11次海潮异常记录,认为这些都可能是越洋海啸[HaiXiao]的影响所致(于运全:《海洋天灾》,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年)。另有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WoGuo]遭受越洋海啸[HaiXiao]较为确凿的事件有4次,分别是:1498年7月9日,日本南海地区地震,同日我国[WoGuo]江浙一带多处水溢,应为日本地震波及所致;1707年10月28日,日本南海发生8.4级地震,伊豆半岛等多处遭遇海啸[HaiXiao],同日钱塘江口有海啸[HaiXiao]反应;1854年12月24日,日本南海发生8.4级地震,房总半岛至九州太平洋沿岸海啸[HaiXiao],是对我国[WoGuo]江浙沿海一带影响最为明显的一次海啸[HaiXiao];1923年7月13日,琉球发生7.2级地震,烟台有强海潮(王锋等:《中国古籍中的地震海啸[HaiXiao]记录》,《中国地震》,2005年第3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发生8.5级地震,其影响范围还跨越黄海,在朝鲜半岛西北平安道铁山形成较大的海啸[HaiXiao]事件。这应是一次对外形成的越洋海啸[HaiXiao]。

  学界对中国历史时期海啸[HaiXiao]的争鸣

  由于古代文献中的语言高度概括,许多记载所反映的内容都很不容易进行准确把握,难免出现解读历史资料的偏差,因此学界对不少海啸[HaiXiao]史料及其支持的海啸[HaiXiao]判定都存在着争议。无论是关于越洋海啸[HaiXiao]还是局地海啸[HaiXiao],都存在这一问题。就越洋海啸[HaiXiao]而言,由于较早历史时期其他国家相关资料的缺失,也就难以认定,在我国[WoGuo]出现海潮异常的同时,其他区域是否发生海啸[HaiXiao],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度究竟如何。甚至对于信息较多的局地海啸[HaiXiao]来说,情况也十分复杂。兹举发生较激烈争议的事例如下:

  对于上述公元前47年海啸[HaiXiao]为我国[WoGuo]最早海啸[HaiXiao]记录的看法,有学者即指出,此说不确,应属对于文献的理解有误所致。据考证,文中所称“一年中,地再动”,乃是指发生于今甘肃境内的地震,无法证明其与“北海水溢流”具有因果关系,故而此条记录被列为海啸[HaiXiao]资料不能成立。出于同样理由,《后汉书》中灵帝熹平二年(173年)“夏六月,北海地震,东莱、北海海水溢”被当做海啸[HaiXiao]资料,很可能也是错误理解了其中的关联性(高中和等:《中国大陆沿海地震海啸[HaiXiao]析疑》,《中国地震》,1992年第4期;于运全:《海洋天灾》)。

  1166年8月,温州沿海发生特大潮灾,有学者认为这是海啸[HaiXiao]所致,震源则在温州以东不远的深海。另有学者经过考证后指出,事实上,所有记载此次潮灾的十余种历史文献无一提及伴有地震,因此把这次潮灾判定为海啸[HaiXiao]的证据并不充分,而从资料反映的现象看,更可能是台风引发的风暴潮(于运全:《海洋天灾》)。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