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国史视角 >

史学可以娱乐化吗--中国年鉴

     史学[ShiXue]社会化是历史知识由生产者向社会大众传播,并为社会大众所选择与接受,从而作用于社会的过程。它在史学[ShiXue]与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历史研究得以走出象牙塔,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建立起联系,既可以充分发挥史学[ShiXue]的社会功能,也可以为史学[ShiXue]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可惜的是,史学[ShiXue]社会化的道路是坎坷的,很多史家将史学[ShiXue]社会化视为一种不入流的非学术行为,对此不屑一顾。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大众对史学[ShiXue]的需求却难以满足,各种伪史学[ShiXue]纷纷登场,哗众取宠,使人真伪难辨。这种情况说明,史学[ShiXue]社会化作为一个紧迫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在史学[ShiXue]社会化过程中,过于强调史学[ShiXue]的致用价值会不会妨碍求真,甚至以“用”害“真”

  史学[ShiXue]的致用价值实质上就是史学[ShiXue]的社会化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史学[ShiXue]和史家都非常重视史学[ShiXue]的社会化。中国古代史学[ShiXue]被称为“鉴戒史学[ShiXue]”,素有经世致用的传统。在这个传统中,求真与致用本来就是统一的。孔子修《春秋》,固然强调“信则传信,疑则传疑”、“书法不隐”的求真原则,但其主要目的却在于通过呈现和评价历史,为现实社会树立秩序与规范的参照,“使乱臣贼子惧”。对孔子来说,求真是基础,致用是目的,真与用是统一的。司马迁作《史记》,被称为“实录”,同时,司马迁宣称,他的“实录”主要是为了“述往事,思来者”,使后人通过认识历史而认识现实、规划未来。这实际上是对孔子《春秋》之旨的继承与升华。而班固的史学[ShiXue]思想具有明确的皇朝意识和正统意识,他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对司马迁多有批评,其“以史立法”的意图显而易见。孔子、司马迁和班固对后世史家的垂范作用非常大,后世史家常以经世致用为自己的史学[ShiXue]追求,如杜佑纂《通典》以“施有政”,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以求“资治”,皆为此类。不过,此时史学[ShiXue]社会化的对象与范围,大多不出于贵族阶层和知识阶层,还表现出比较大的局限性。唐宋以后,教育的发展,俗文学的活跃,尤其是印刷术的改进,使文化的普及与大规模传播成为可能与需求,史学[ShiXue]社会化具备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终于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延及明清,史学[ShiXue]走向社会深层的趋势已很清楚,史学[ShiXue]社会化的对象与范围较之以前大大扩展了。

  有些史家担心过于强调史学[ShiXue]的致用可能会妨碍求真,甚至以用害真。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中国史学[ShiXue]上之正统论就是一个以用害真的典型。但是,致用并不必然会带来曲笔,大可不必因噎废食,就此否定史学[ShiXue]社会化的意义。事实上,史学[ShiXue]的发展离不开史学[ShiXue]的社会化。历史是史学[ShiXue]的根基,史学[ShiXue]的发展得益于史家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而史家对历史问题的思考与发掘根源于现实社会的刺激。只有真正将史学[ShiXue]与社会结合起来,史学[ShiXue]才会有生命力。

  近代以降,古代史学[ShiXue]受到严厉批判,其价值取向也被否定,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史学[ShiXue]的兴起,科学化成为史学[ShiXue]新的价值取向。于是,史学[ShiXue]越来越走向学院化和职业化,史学[ShiXue]的专业性品格被强化,而其大众性品格则被忽视了。历史学[ShiXue]越来越成为少数人的职业和爱好,历史知识在很小的社会范围内传播,一般公众与历史学[ShiXue]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以至于当他们需要了解历史时,却找不到合适的途径。这是历史学[ShiXue]家的失职,也是历史学[ShiXue]不受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重视史学[ShiXue]社会化这个严肃的学术命题。

  史学[ShiXue]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娱乐[YuLe]化吗

  史学[ShiXue]社会化需要娱乐[YuLe]化吗?这是很多人都会产生的疑问,也道出了对学术娱乐[YuLe]化倾向的担心。确实,近年学术娱乐[YuLe]化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以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为平台,造就了易中天、阎崇年、于丹、纪连海等一批学术明星,在整个社会掀起了一阵阵热潮。对这股热潮,有人歌颂,说它为历史文化的普及与启蒙发挥了专业人士无法企及的巨大作用;有人批判,说它的媚俗降低了历史文化的品格,将历史文化低俗化了,损害了学术的神圣与尊严。

  其实,走学术娱乐[YuLe]化道路的绝非央视一家,也绝非传媒一个领域,它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2004年,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的《娱乐[YuLe]至死》一书在中国出版,被认为是分析“娱乐[YuLe]化”问题的经典论著。他认为,后现代社会是一个娱乐[YuLe]化的时代,电视和电脑正在代替印刷机,图书所造就的“阐释年代”正在成为过去,文化的严谨、思想性和深刻性正让位于娱乐[YuLe]和简单快感。

  对于这种新的文化现象,中国学界的讨论也日益增多。大多数讨论者对学术娱乐[YuLe]化持批评和否定态度,甚至有人将其视为“文化病毒”,将学术娱乐[YuLe]化的制造者与消费者视为具有共生关系的“垃圾制造者和垃圾消费者”,认为是他们共同制造了文化生态圈的劣质化和粗陋化现状。而一般民众长期处于垃圾文化的浸润中,也会产生一种严重的精神依赖,进而精神空洞化。但是,也有人对这种批评所持的政治或道德立场表示不满,认为研究视角的单一化影响了对“泛娱乐[YuLe]化”问题的深入认识,而且不自觉地流露出精英主义的倾向,从而“容易使批判性的理性分析滑向道德性的优劣判断”。这些讨论为我们思考史学[ShiXue]娱乐[YuLe]化现象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以科学性为前提的史学[ShiXue]娱乐[YuLe]化,不但不会损害史学[ShiXue]的品格与尊严,反而会为史学[ShiXue]赢得更多的尊重和支持

  毫无疑问,史学[ShiXue]的社会化需要娱乐[YuLe]化,但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娱乐[YuLe]化只是一种传播策略。就一般民众的历史文化水平和接受特点而言,娱乐[YuLe]化是他们最喜欢、最能够接受的传播方式,至于所接受信息的正确与否,根本不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接受史学[ShiXue]社会化的主要目的在于娱乐[YuLe],虽然这种接受也有学习知识的功能。既然客体有娱乐[YuLe]的需求又有选择的权利,那么史学[ShiXue]社会化只有尊重这种需求和权利,采取娱乐[YuLe]化的方式,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如果主体一味迎合客体的需求,就会丧失主体的地位,变成了媚俗,难以达成史学[ShiXue]社会化教育和启迪大众的基本目标。这就需要主体改变社会化策略,使用娱乐[YuLe]化手段传播科学的历史观念,让大众在娱乐[YuLe]的心态中理解和接受这些观念。这种以科学性为前提的史学[ShiXue]娱乐[YuLe]化,不但不会损害史学[ShiXue]的品格与尊严,反而会为史学[ShiXue]赢得更多的尊重和支持。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但是,要真正达到双赢,史学[ShiXue]社会化主体需要具备很高的素质,能够很好地把握娱乐[YuLe]化与科学性的尺度与平衡。一个现实的证据,就是学术界和观众对于《百家讲坛》的评价往往趋于相反的两极。最为学者们批判的宫廷秘史、历史传奇类题材常常是节目收视率最高的,而专业水准较高的节目,如叶嘉莹讲诗词、杨振宁讲物理学、周汝昌评四大名著等反而少有观众叫好。这个案例说明,主体要在娱乐[YuLe]化与科学性之间寻找平衡、把握尺度是何等困难。

  史学[ShiXue]的娱乐[YuLe]化是有限度的,不是所有的学术问题都可以娱乐[YuLe]化

  史学[ShiXue]的娱乐[YuLe]化是有限度的,不是所有的学术问题都可以通过娱乐[YuLe]化方式进行传播。万卫在谈到《百家讲坛》的选题时就曾谈到,合适的选题往往是既结合主讲人的专业方向又符合电视传播特点的话题。有些话题是不能讲的,主要是离观众太远、大众完全不了解的话题和人物。还有不好讲的题目,比如《易经》曾讨论过很多次,但最后还是觉得没把握。这种情况说明,史学[ShiXue]社会化的内容需要经过科学的选择,有些史学[ShiXue]问题可以通过娱乐[YuLe]化方式进行传播,有些史学[ShiXue]问题则只能通过小众的精英学术进行研究,不一定非要走向大众化。也就是说,精英史学[ShiXue]与大众史学[ShiXue]可以同时并存,大可不必借口打破精英史学[ShiXue]的知识垄断而将二者对立起来。

  总的来看,史学[ShiXue]社会化发生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影响人的思想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一种是直接参与社会进程,就像“公共史学[ShiXue]”所宣扬的那样。这两种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是史学[ShiXue]的科学性。背离了科学性的史学[ShiXue]社会化只能是庸俗的娱乐[YuLe]化,从而背离社会化的基本目的和宗旨,使史学[ShiXue]的价值受到扭曲,最终损害史学[ShiXue]本身。

  (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