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国史视角 >

辛亥革命的历史任务:一开始就背上了过重的负担--中国年鉴网

     对于历史,保持一定的时间跨度和距离去观察,是很有必要的。今年是辛亥革命[XinHaiGeMing]100周年,时间跨度够大了,我不是研究历史的,但恰好这半年读了一些比较亚洲史备课,距离也合适了,可以谈一谈读书体会。

  其实,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主要领袖人物最初要解决的是“族权”问题[WenTi],即满汉之间的冲突,他们认为满族统治者把汉人天下搞糟了,对外敌不抵抗。但在这个[ZheGe]过程中,汉满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也正在对西方强权的侵略做出反思和积极的回应。他们很快发现,要解决“族权”,没法绕过“国权”和“民权”。

  所谓“国权”问题[WenTi],实际上就是“驱逐列强、统一中华”,这在当时是最为紧迫的。近代中国[ZhongGuo]一共经受了三次大的冲击[ChongJi]。第一次和第二次冲击[ChongJi],来自第一波和第二波成功实现工业化的西方先进国家的对外扩张。在这两次冲击[ChongJi]中,不仅中国[ZhongGuo],亚洲其他几个国家也受到了侵略。对这两次冲击[ChongJi],后人有许多反思和评价,但与马克思以及他同时代最杰出的知识分子做出的评价相比,大多有失偏颇。马克思认为,西方列强以枪炮来打击和攻击相对弱小、落后的国家,强迫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进行不公平贸易,是不道德的。马克思的批评,超脱了民族主义,是站在反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立场上做出的。但他同时指出,这些古老的帝国,如中国[ZhongGuo]、印度等,之所以轻易地被来自万里之外的几艘炮舰打败,正是由于它们在历史进程中越来越落后、停滞和腐败不堪。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马克思曾做出一个精辟的总结:西方帝国主义对东方,尤其是亚洲古老而落后的文明的冲击[ChongJi],是以野蛮的方式促发了历史的伟大进步。

  但19世纪前大半时期西方国家两次冲击[ChongJi]对中国[ZhongGuo]的撼动,远远比不上第三次——来自第三波成功实现工业化的日本的打击。当时,不仅中国[ZhongGuo]思想最开放、最新锐的统治精英,还有帮助和参与中国[ZhongGuo]建设现代陆海军的西方国家的专家,许多人都认为日本打不过中国[ZhongGuo]。带着这样的自信,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遭遇惨败,这对中国[ZhongGuo]的冲击[ChongJi]和打击是颠覆性的,太巨大了。于是国权问题[WenTi]还没来得及思考清楚,改革家们马上得出结论,认为日本之所以能够打败中国[ZhongGuo],是因为实现了“君民共主制”。要注意“君民共主”与“君主制”是不同的,“君主共主”是君主立宪制,治理国家不能仅维护君主利益,还要尊重民众意愿。“君民共主”跨越了清王朝的根本体制,提出了君民共同治理中国[ZhongGuo]的目标。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