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中国记忆 > 地区记忆 > 山东记忆 >

范仲淹在章丘长白山上的苦读岁月--国家年鉴

  


    知道章丘长白山[ChangBaiShan]的人不多,那么,知道著名文学家范仲淹[FanZhongYan]曾经在这座山上勤奋学习、刻苦读书[DuShu]的人就更少了。

    范仲淹[FanZhongYan]祖籍为陕西邠州(今陕西彬县),后迁至江苏平江府吴县(今苏州吴江市)。然而,在山东章丘长白山[ChangBaiShan]一带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

    范仲淹[FanZhongYan]家世渊远,是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他的曾祖父范梦龄曾任吴琥国节度判官(苏州钱粮判官),祖父范赞任过吴越国秘书监,可谓是官宦世家。他的父亲范墉,任职吴越王幕府,后随吴越王钱俶一同投宋,并于公元988年(即宋太宗端拱初年)前往徐州任宁武军节度掌书记(徐州军事长官的秘书)。在他上任的第二年八月二日,范仲淹[FanZhongYan]在徐州出生。可是,造化弄人,范仲淹[FanZhongYan]出生第二年,父亲就不幸去世了,范家失去了生活来源。范仲淹[FanZhongYan]之母谢氏孤苦无依,只好带着尚在襁褓中的范仲淹[FanZhongYan],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今邹平县)官绅朱文翰为妾。

    朱文翰是范仲淹[FanZhongYan]父亲范墉的朋友,就在范仲淹[FanZhongYan]出生那一年得中进士,任江苏平江府推官。

    20岁那年,他听说章丘境内长白山[ChangBaiShan]的黉(hóng)堂岭有座醴泉寺,寺里的长老很有学问,便萌生了去那里读书[DuShu]的愿望。经过和母亲反复商量,母亲同意了他的想法。于是,年轻的范仲淹[FanZhongYan]离家来到长白山[ChangBaiShan],进了醴泉寺。

    醴泉寺住持慧通大师学问精深,见范仲淹[FanZhongYan]志向远大、求学心切,便对之惜爱有加,倾心向他传授《易经》《左传》《战国策》《史记》以及诗词歌赋知识,在生活上也处处照顾他。这引起了寺内一些小和尚的嫉妒,他们常常故意吵吵嚷嚷扰乱环境,还想出各种恶作剧的方法来戏弄范仲淹[FanZhongYan]。

    为逃避寺内喧嚣,范仲淹[FanZhongYan]在醴泉寺南边山坡上找到一个僻静山洞,经常一个人来到洞内读书[DuShu]。长白山[ChangBaiShan]位于邹平之南,山上现仍存有一天然山洞,相传就是范仲淹[FanZhongYan]当年勤奋读书[DuShu]的地方。

    当时醴泉寺内僧人的生活也很贫寒,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僧人们要四处化缘才得基本温饱。但这些生活上的窘迫和困苦对一心求学求知的范仲淹[FanZhongYan]没有造成丝毫影响。夜幕降临,他经常一个人伴灯苦读,每每读到东方欲晓,天色放亮,等到僧人们一个个都起床了,他才和衣而卧。就是在这些通宵达旦的日子里,范仲淹[FanZhongYan]得以在经史子集和文化经典中徜徉,一颗年轻的心渐渐丰实起来。

    相传有一天晚上,范仲淹[FanZhongYan]一个人在月下静静地读书[DuShu],醴泉寺里的长老见了,就拿出一块面饼悄悄地放在石桌上,然后走开了。时间过了很久,专心读书[DuShu]的他竟然没有发现。等他起身的时候,那块面饼被他的衣袖扫落到地上,他弯腰拾起,又把它放回原处。

    尽管他的肚子饿得直叫,可他咽了咽口水,忍了忍,想着先把刚才没有看完的书继续看下去。过了一会儿,他听到一阵“吱吱”的叫声,一只白毛老鼠蹿过来,叼起那块面饼钻到一棵紫荆树下。范仲淹[FanZhongYan]好奇心起,他拿来一把铁锹,照着老鼠洞就挖下去,刚挖了一尺多深,碰到一块青石板“咚咚”作响。等他掀开石板,被眼前出现的景象惊呆了,只见石板下面满满当当放的全是白花花亮闪闪的银子。

    这是怎么回事,是谁放到这儿的?纳闷之余,他转念又想:我读我的书,怎能为金银所动。于是,他又把石板原封不动地盖回远处,这个秘密也在他心底一直埋藏了好几十年。

    过了一年,附近的一个县官来寺中游玩,在与住持的谈话中,了解到这里还有范仲淹[FanZhongYan]这样一个清寒学士,很受感动。他让人找来范仲淹[FanZhongYan],两人便聊了起来。范仲淹[FanZhongYan]口才上佳,思辨能力极强,谈古论今,头头是道,引经据典,毫不语塞,还阐释了不少自己独到的见解,听得这个县官只能频频点头称是。县官十分高兴,很看好这个年轻人。临行前,他命从人送给范仲淹[FanZhongYan]一大块熟牛肉,范仲淹[FanZhongYan]再三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县官走后,范仲淹[FanZhongYan]就将肉放上盐,挂在墙上晾了起来。

    半年过去了,这位县官又一次路过这里,进庙歇息。他信步走到范仲淹[FanZhongYan]住的地方,见他所赠之肉仍然完好地挂在墙壁之上,已经干了。

    他很是奇怪,就问范仲淹[FanZhongYan]为何不吃。范仲淹[FanZhongYan]谦恭而认真地回答说:“回禀老爷,肉的味道很好,我也很愿意吃,但用不了几次就会把它吃光,我若因此老想着鲜美的肉味,书就读不成了。所以,我挂肉于壁,意思就是要以老爷您为榜样,想到只有认真读书[DuShu]研究学问,才有希望取得功名,到时候,吃肉又何足道哉!”

    一番话,说得县官和旁边众人都感叹唏嘘不已。

    范仲淹[FanZhongYan]在长白山[ChangBaiShan]醴泉寺这样过了差不多三年,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渐渐地,醴泉寺和长白山[ChangBaiShan]乡的书籍已不能满足他的阅读需求了。范仲淹[FanZhongYan]已经做好了走向广阔天地的一切准备。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即公元1011年,23岁的范仲淹[FanZhongYan]离开山东。到公元1043年(即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FanZhongYan]已官拜朝中参知政事(副宰相)。

    无论是在外求学还是为官,范仲淹[FanZhongYan]一直都没有忘记当年的长白山[ChangBaiShan];章丘长白山[ChangBaiShan]的人们也一直挂念着他,也为他后来的功成名就而骄傲。

    有一年,长白山[ChangBaiShan]的醴泉寺大殿突遇火灾,殿宇毁坏严重,住持欲修寺院却苦于没有足够的银两,僧人们想起了官居高位的范仲淹[FanZhongYan],希望他能帮上一点忙。老和尚派人到京城找到范仲淹[FanZhongYan],没想到他虽然热情款待,但并没有赠与银两,也没有给地方官写信,只是送了茶叶一包。来人悻悻而归,众人皆言范仲淹[FanZhongYan]位高心疏,甚至还有人说他忘恩负义。

    数日之后,住持拿出范仲淹[FanZhongYan]所赠的茶叶来招待客人,结果却发现从茶盒中掉出一个纸条,上写:东院有地穴,中藏一匣银。半数修寺庙,半数施孤贫。

    僧人们半信半疑,忙取来工具,按照条文所示,在荆树下挖地几尺,没想到竟然真的挖出数百两白银,众人大惊且喜。待到庙宇修成之后,余下的银两则救济了穷苦的百姓。

    这就是在《章丘县志》中所记载的“见窑金不发,及为西帅乃与僧出金缮寺”的由来。章丘民间还有“白鼠、金鼠”及“荆树东、荆树西”的传说,都是讲的范仲淹[FanZhongYan]不拿不义之财而惠赐寺庙的故事。

    范仲淹[FanZhongYan]在邹平、章丘一带度过了二十多年的生命时光,这里的百姓也一直将他引以为豪,并在他去世以后,修建了许多纪念物,世世代代怀念着这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或许是无巧不成书,或许是范仲淹[FanZhongYan]命里注定和山东这片土地有着不可割舍的难解之缘,范仲淹[FanZhongYan]不到2岁来到山东长山,在这里开始了他漫长一生的起步阶段。等到长大成人,又在章丘长白山[ChangBaiShan]发奋读书[DuShu],留下众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到了晚年,范仲淹[FanZhongYan]最后一次任官又是在山东境内的青州。

    实际上,1051年,范仲淹[FanZhongYan]来山东任职时,已经染疾在身。一年以后,范仲淹[FanZhongYan]奉命调往颍州,他不顾年老体弱,遂扶疾赴任。没想到走到徐州,病情突然加重,于1052年5月20日溘然仙逝。十分巧合的是,此前63年,范仲淹[FanZhongYan]就出生在这里。一代伟人在同一个地方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自己人生的轮回。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范仲淹[FanZhongYan]死后,家中竟积蓄全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FanZhongYan]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何时,他都很少想到他自己。而这举世钦慕的为人准则,也许早在他生活于邹平、读书[DuShu]于长白山[ChangBaiShan]时,就已经在他年轻的心中牢牢树立。

    斯人已逝,山水为念。

    长白山[ChangBaiShan]上的醴泉寺和黉堂岭还记得他。这里风光优美,章丘八景中的“黉堂夜雪”,说的就是黉堂岭冬夜雪花飘舞的奇景。他当年刻苦读书[DuShu]的山洞仍在,掩映在山上的绿树丛中,老百姓给它起了个恢弘大气的名字,叫宰相读书[DuShu]堂。

    当我们再次听到这样的吟诵时: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人们也许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在那婉转流利、古朴苍劲的诗句里,谁能说没有秀丽的长白山[ChangBaiShan]水的影子和记忆呢?(摘自《百脉泉史话》,林之云著,济南出版社出版)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