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揭秘长征中的干部团:装备冲锋步枪钢盔 战力惊人--国家史册

     万里长征的胜利不仅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也为我党我军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意志坚强的优秀干部。在这场曲折艰险的远征中,有一支全由干部组成的红军团屡建奇功,这个团就是由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率领的干部团。

  1934年10月长征前夕,中革军委决定将苏区的4所红军学校合并组成干部团,下设2个步兵营、1个政治营、一个培养炮兵、工程兵的特科营和由高级军政干部组成的上干队。干部团的普通战士都是连排级别的干部学员,其任务既要为红军培训后备干部,也要保证行军途中中央和军委机关的安全,必要时还得参加战斗。长征初期,干部团参战的机会不多,随着湘江血战后红军人数的锐减,这支1000余人的部队才在战斗中崭露头角。

  干部团打的第一场大仗便是力挽狂澜的生死之战。遵义会议后,红军挥师北上,与川军郭勋祺部陷入苦战。当时,敌人打到土城军委指挥部的前沿。土城背后就是赤水,背水一战的局面使朱德都冲上前线指挥战斗,毛泽东不得不急令干部团加入战斗。干部团当时装备了冲锋步枪和钢盔,敌人却从没见过戴钢盔的红军。更让他们胆怯的是,干部团前仆后继的精神和一刻不停的反冲锋,以至于毛泽东在看到川军凶猛的进攻被压下去后也兴奋地说:“这个陈赓,可以当个军长!”但战后他也深深感到,干部团的学员是红军宝贵的财富,以后要谨慎使用。

  仅仅不到一个月里,红军在二打遵义的战斗中又和国民党吴奇伟部陷入了僵持,干部团的加入立刻使战场形势扭转,敌人全线溃退。吴奇伟一直被追到乌江边,惊慌失措的他砍断了浮桥,自己有3000余人当了红军的俘虏。

  而真正让干部团一举成名的则是在金沙江畔飞夺皎平渡一战。1935年4月底,红军佯攻昆明,诱使防守金沙江的滇军回援。红军必须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战机迅速渡江。周恩来亲自给干部团下达了作战命令。刘伯承带领先头部队强行军160里消灭了皎平渡两岸的敌人,控制了渡口。为了夺取威胁渡口安全的通安县城,陈赓率领的后梯队则不得不在陡峭狭窄的山路上急行军。山路的一边是猛烈的火力,另一边是万丈绝壁。一番激战之后,干部团以4死6伤的代价毙敌数百人,占领了该县城。干部团在抢夺皎平渡战斗过后赢得了中革军委的嘉奖,而川军一听到头戴钢盔的红军和那个戴眼镜的“司令”(陈赓)便望风而逃。刘伯承战后也感叹道:“干部团的同志怎么能一天走这么远的路呢?他们走到了,还打了胜仗,靠的是什么?靠觉悟,靠党。”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中革军委于7月下旬决定将干部团与四方面军的军事学校合并成立红军大学,许多学员被补充到其他主力部队担任指挥干部。长征到达陕北后,原干部团和陕甘红军学校合并,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干部团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但其为中国革命所培养的那些精华力量却一直活跃在中国革命历史的舞台上。(常国良 敖 程)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