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公安部原副部长大跃进视察信阳后与妻子抱头痛哭--国家史册

  

  徐子荣是公安战线上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曾长期担任公安部的常务副部长,对公安工作有很大的贡献和建树。“文化大革命”中,砸烂公检法,徐子荣是公安部几位副部长中第一个被隔离审查关进监狱的(公安部还有四位副部长:杨奇清、汪金祥、凌云、严佑民在文革初期也先后被关进秦城监狱),1969年6月,在狱中被迫害致死。

  子荣同志早年投身河南农民运动,1927年入党,随后参加了杨靖宇领导的农民暴动。1932年在北平被捕,移送草岚子监狱服刑,是所谓“61人叛徒集团”的一个成员。他和薄一波、廖鲁言、胡锡奎、刘锡五等同志一起在狱中同敌人进行了极其艰苦残酷的斗争。子荣同志出狱后党组织派他去山西,先后任中共太原市委委员、山西工委秘书长、太行区党委组织部长。在解放战争中,他曾是皮定均旅、十三纵队和六十一军的政委,转战中原、华东,立下赫赫战功。他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转变为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是我国公安战线上一位令人怀念的优秀领导者。

  我认识子荣同志比较晚。从1952年初我奉调到公安部起至“文化大革命”风暴的到来,我们先后被隔离、被关进秦城监狱,我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了13年,时间不长也不算短。他对于公安队伍和公安工作的建设作出的贡献,我是有深切了解的。1959年秋谢富治接任公安部长后,我逐渐意识到,子荣同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处理领导集体间的关系困难多了,在对全国政治、经济形势的估计和处理方针上,他和谢富治之间存在着原则的分歧,并逐渐显露出来了。

  “大跃进”刮起“浮夸风”、“共产风”,天灾加人祸,造成了三年困难时期,特别在农村,众多的农民忍饥挨饿,生活异常困难。反映在治安问题上,群众性的乱拿乱摸、偷盗、农村人口外流,以及哄抢粮食事件,使公安部面临着一大堆极为复杂而又非常棘手的问题。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子荣同志认为:困难时期所发生的治安问题,大多数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反映,应当按照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给以正确处理。子荣同志对群众闹事问题说了三句很发人深省的话:“可解不可结,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这三可三不可,合情合理,浅显易懂,是积极疏导的方针,就当时的局势而言,对付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不使激化,这是惟一可行的办法;不这样做,势必越治越乱。这不是轻率得出的结论,而是他经过亲身的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提出的正确主张。然而,谢富治恰恰相反,坚持要采取“紧的方针”,就是要抓紧阶级斗争,靠打击、镇压等强力措施来解决问题。两种主张,南辕北辙,完全背道而驰,谁对谁错是明明白白的!

  在“大跃进”引来的困难时期,农村中的小偷小摸行为相当普遍,成为一个群众性的问题,反映了人们基本生活资料的匮乏,度日的艰难。子荣同志非常关注这种现象,认为这不应是公安机关处理的事,更反对有的地方公安机关和乡村基层干部采取罚款扣饭,游街禁闭,以至捆绑吊打等激化矛盾的错误做法。对于有偷摸嫌疑的人,他采取古人的说法:“赏疑从予,罚疑从去”。主张既是嫌疑并无实据,就不应追究。他给我也给不少人诵读过唐代大诗人杜甫《又呈吴郎》这首诗,诗文是:“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杜甫的诗表述了对一个无食无儿贫穷彻骨的妇人的“扑枣”行为(也就是偷摸行为)的同情心和处理的态度,不仅不要去增加贫妇的恐惧,更要亲和地对待她。说的是一个人,实际上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景象。我们的时代同杜甫的时代已是两种天地,不好类比,但历史是可以借鉴的。子荣同志一再以杜诗示人,正是说明他懂得人民的疾苦,关怀人民的疾苦,他提出的处理群众性偷摸行为的原则和方法,是切合实际,利国利民的。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