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国家记忆 > 中国记忆 >
李东民:我是毛主席最喜欢的红卫兵领袖--中国年鉴网(3)
“四·三派”与“四·四派”交锋
1966年12月夺权后,到1967年5-6月间,几乎每天我们[WoMen]都到人民大会堂开例会,这一段时间,中央文革主要依靠学生[XueSheng]座谈会。
1967年1月,谢富治给我们[WoMen]打了一个[YiGe]电话,叫我去。我赶到人民大会堂江西厅时已经是深夜11点了,谢富治还没吃饭,他问我吃没吃,我说我也没有吃,他就叫了一碗面条,我也吃了一碗。然后,他就说:“小李啊,主席[ZhuXi]有这么一个[YiGe]建议,现在这个情况要成立一个[YiGe]临时的权力机构吧!”我说:“好,应该的”。“主席[ZhuXi]建议,由你们革命小将、革命群众和解放军,再加上表现好的有经验的干部结合起来,搞个三三制,一起工作。”我说:“可以啊。”就这样成立了北京[BeiJing]市革委会。3月25日,我把我们[WoMen]中学生[XueSheng]红卫兵[HongWeiBing]召集起来,在人民大会堂开了一个[YiGe]会,当时除了主席[ZhuXi]、林彪没有来,周恩来、陈伯达、江青[JiangQing]都来了,开了一个[YiGe]首都中等学校红卫兵[HongWeiBing]代表大会,我是组长。4月20日,北京[BeiJing]市革委会就成立了,我成了常委。
这一时期我作为常委主要就是联络中小学的学生[XueSheng]和老师。我主张恢复上课,但封资修的教材要改,在我的推动下搞了一个[YiGe]新教材的编写小组,在东四附近弄了个院子。我来到自己的母校25中,联合附近的北京[BeiJing]2中,配合解放军搞军训,在解放军的支持下,把学生[XueSheng]先招呼回来学毛选、学报纸,逐渐恢复秩序。
中央文革就在4月3日,召集了一批比较左的学生[XueSheng]开了个座谈会,他们反对军训,反对恢复秩序,说解放军支持老红卫兵[HongWeiBing]。他们告了解放军的状,炮轰负责军训的北京[BeiJing]军区副司令员李钟奇,说他是镇压革命学生[XueSheng]。这批学生[XueSheng]就成为“四·三派”。会后我私下和江青[JiangQing]及戚本禹说:“首长,您今天听到的只是一面之词”。4月4号,中央文革又召集了一次座谈会,我赞扬了解放军,赞扬秩序恢复的好、学校里的教学改革也有成绩,我说,“要讲稳定”,“不能再乱了”。我们[WoMen]成了“四·四派”。当时,江青[JiangQing]就火了,拿起话筒训斥我:“你是个新生的小官僚!思想太右!你要注意,不要走到另一个[YiGe]极端去。”
最后,陈伯达和江青[JiangQing]表了态,定了调子,解放军有问题要改正,“四·三派”和“四·四派”的学生[XueSheng]要团结。陈伯达说自己是“不三不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