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国家记忆 > 中国记忆 >
李东民:我是毛主席最喜欢的红卫兵领袖--中国年鉴网(2)
我建立了北京[BeiJing]市最大的红卫兵[HongWeiBing]组织
1966年7月29日,毛主席[ZhuXi]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各校师生代表。江青[JiangQing]说了“革命不要保姆,工作组[GongZuoZu]滚回去!”第二天,工作组[GongZuoZu]被赶走了。工作组[GongZuoZu]走了之后,25中的红卫兵[HongWeiBing]当权派还是那些干部子弟,他们跟风提出“老子英雄儿好汉”,利用“血统论”,急于争夺学生[XueSheng]中的领导权。而反对血统论,我是比较早的。9月16日,我召集了几十个学校的红卫兵[HongWeiBing],组织了“毛泽东思想红卫兵[HongWeiBing]首都兵团”,正式打出旗号。
国庆节前,我到东北串联,直到11月回到北京[BeiJing]。那时北京[BeiJing]就很乱了,我们[WoMen]“毛泽东思想红卫兵[HongWeiBing]首都兵团”提出反对工作组[GongZuoZu],反对血统论。一个[YiGe]叫秦希昌的同学,不遗余力地一个[YiGe]学校一个[YiGe]学校的跑,他以“毛泽东思想红卫兵[HongWeiBing]首都兵团”的名义刻了公章,成立了北京[BeiJing]18区县的联络站,建立了一个[YiGe]有效的联络系统。我们[WoMen]就成了全北京[BeiJing]市最大的组织。
江青[JiangQing]对我印象深刻
1966年底,只有我建立了全市性的红卫兵[HongWeiBing]组织。中央文革就找我们[WoMen],江青[JiangQing]召集我们[WoMen]到人民大会堂开座谈会。那天下午,我们[WoMen]“毛泽东思想红卫兵[HongWeiBing]首都兵团”的19个红卫兵[HongWeiBing],来到人民大会堂河北厅。别的同学都老老实实坐着等,我就满处溜达,看见中央文革的领导走过来,我就迎上去和周恩来、江青[JiangQing]、陈伯达、康生、张春桥、姚文元、戚本禹等人一起走进来。江青[JiangQing]看我招呼大家,就主动问我:“你是谁家的孩子啊?我好像见过你?”我回答:“江青[JiangQing]同志,您没见过我。”她问我为什么,我就回答:“首长,您是我们[WoMen]亿万群众的旗手,我要是见过您一定记忆犹新,可是您见过的群众成千上万,您可不一定记得住啊。”康生哈哈的笑了,戚本禹说:“这个人聪明”。后来,我就经常参加中央文革组织的座谈会。
第一次见江青[JiangQing]之后,我们[WoMen]都各自回家。第二天,江青[JiangQing]又叫我去,那天我实在走不开。于是,我就郑重其事地写了一个[YiGe]条子,说:江青[JiangQing]同志,我今天有什么什么事情,其实我很想去见您,可是实在没办法,特和您请假。假条写得很诚恳。据说,江青[JiangQing]看到假条之后还说:“李东民今天有事啊!那明天一定叫他过来啊!”其实,要是没有这个假条,江青[JiangQing]也未必记得起我。不过这样一来,我和江青[JiangQing]就好像挺熟悉了。还有一次,我们[WoMen]首都兵团的一个[YiGe]红卫兵[HongWeiBing]被打了,我就向江青[JiangQing]汇报。她马上就把谢富治叫来说:“小李反映的这个事情,你一定把这个事情解决好。”谢富治自然很重视,很快也就解决了。
12月16日,我们[WoMen]牵头在工人体育馆召开了“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誓师大会”,那天请了周恩来、陈伯达、江青[JiangQing]等中央文革的领导参加,江青[JiangQing]在会上发言,支持我们[WoMen]。由于中央文革的支持,“毛泽东思想红卫兵[HongWeiBing]首都兵团”更加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