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国家记忆 > 中国记忆 >

民国人如何做慈善:卖掉家产买粮食赈济灾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3)

  

  “壮学庐”里慈善[CiShan]家济济

  “壮学庐”寓意鼓励读书,实体是一座二层红砖小洋楼,1924年落成时是唐锡晋的儿子唐宗郭的家。唐锡晋身后有七女二子,最小的唐宗郭。唐宗郭自幼读书,少年英俊,是北京大学的首届毕业生,同时继承赈灾[ZhenZai]家风。1927年,唐宗郭奉命去涟水县赈灾[ZhenZai],组织了“中国义振会涟水县第一妇孺收容所”,还意外为儿子(后来的著名科学家)唐振绪牵下了姻缘。

  据载:上世纪20年代华北水灾,唐宗郭把“壮学庐”卖掉,买了粮食赈济河北灾民。“孝惠学社[XueShe]”成立后,他成了常务委员。另外的副委员长[WeiYuanChang]有娄裕熊、钱澄、周仁寿、章元善,常务委员还有饶凤璜、胡士选、杜云程、陈铣、李国桢、毕育仁、白毅、张士瀛、王稼农、顾孟养等。

  如今还能看到一份《孝惠学社[XueShe]义赈委员会[WeiYuanHui]收支报告》(1928年至1931年),一共收入“现大银圆”11万3千3百1圆6角1分3厘,其中唐家捐助[JuanZhu]的不全统计就有唐慕潮先生捐助[JuanZhu]1万圆、唐公图书馆捐助[JuanZhu]1百9拾1圆7角7分8厘、唐慕潮夫人捐助[JuanZhu]2千圆、无锡唐氏仁庄捐助[JuanZhu]5千圆……算得上“裸捐型”慈善[CiShan]家的代表。

  “孝惠学社[XueShe]”1930年经办陕西义赈一共收入“现大银圆贰萬肆仟叁佰陆拾圆”,结余“现大银圆肆拾捌圆玖角叁分,缴回北平孝惠学社[XueShe]。”此经办人就是饶凤璜,1910年他曾任东三省总督署参事,辛亥革命后任过湖北省政务厅长,1918年当了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的秘书,为政之余还研习中医。抗战期间,在重庆创办中医救护医院,不论患者穷富高低一律精心诊治不收分文。解放后在北京挂牌行医,1953年病逝,病重期间,周总理曾前往看望。

  以古观今,做慈善[CiShan]事好像并不复杂,还是那句老话“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裸捐”自己的一切也好,用别人的钱做慈善[CiShan]事业也好,只要是诚心诚意,就是慈善[CiShan]家。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图网 中国国情网 中国年鉴网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