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国家记忆 > 中国记忆 >
民国人如何做慈善:卖掉家产买粮食赈济灾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流徙中的灾民
如今“慈善[CiShan]”成了热词,有人却因“慈善[CiShan]”而苦恼。其实,老北京就曾是慈善[CiShan]之都,上世纪30年代就有个“孝惠学社[XueShe]”,坐落在府右街的“壮学庐”,里面有十几位全国知名的慈善[CiShan]家;如今人们似乎只记得朱庆澜或章元善,而饶凤璜、娄裕熊、钱澄、周仁寿等人,都成了无人翻开的历史,还有唐宗郭……
溥仪“救”下1000人
老北京公私都有慈善[CiShan]组织,其中北平私立“孝惠学社[XueShe]”,大约成立在1928年,设立在府右街的“壮学庐”。其全名是“孝惠学社[XueShe]义赈委员会[WeiYuanHui]”,委员长[WeiYuanChang]是著名慈善[CiShan]家朱庆澜。
2006年5月,扶风县法门[FaMen]寺博物馆举行了朱庆澜将军铜像揭幕和纪念馆的开馆典礼,隆重纪念朱先生保护法门[FaMen]寺的无量功德,传开了朱庆澜的生平传奇。朱先生生于1874年,辛亥革命后任四川副都督,后任黑龙江督军兼巡按使,率军收回沙俄占领的黑龙江航权。1917年任广东省省长,1923年任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1925年后他放弃高官、脱离了军政、专心于慈善[CiShan]救灾,出任“华北慈善[CiShan]联合会”会长,1929年曾提出“三元钱救一命”口号,感动得末代皇帝溥仪也捐出了3000元大洋,按这算法,溥仪能救下1000人了。此外,他还担任过黄河水利委员会[WeiYuanHui]委员长[WeiYuanChang]、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WeiYuanHui]委员长[WeiYuanChang]等职,救灾抗日积劳成疾,1941年卒于西安灾童教养院,被誉为中国近代赈灾[ZhenZai]慈善[CiShan]的一座丰碑。
朱庆澜赈灾[ZhenZai]时,眼见各地名胜古迹破败,心急如焚,于是一起赈救古迹。1930年到扶风县,看到法门[FaMen]寺破败不堪,带头起草了《重修法门[FaMen]寺真身宝塔义赈》一文,使法门[FaMen]寺330年后得到首次大规模整修。当清理出许多宝物时,他提出“原塔封存”,使唐代地宫得以秘密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