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美合根据地上红旗飘--国家年鉴

  

  

美合根据地上红旗飘--国家年鉴

1940年初,中共琼崖特委和琼崖独立总队总部机关西迁美合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领导全琼抗日救国斗争。图为美合革命根据地纪念碑。王凯摄

一个小村庄,因为琼崖抗日大本营的落户,而名声在外。

  这是一片红色土地。以琼崖特委、独立总队总部为核心,消费合作总社、抗日新闻社、后方医院、军械厂、抗日公学等各单位分布四周,各司其职,根据地建设如火如荼;琼崖红色电波第一次传播到党中央,国内外支援琼崖抗日的人力物力财力纷纷汇聚于此。

  这是一座战斗堡垒。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琼崖大地时,号召人民奋起反抗的呐喊从这里发出,领导各根据地作战的命令从这里发出,这里不愧为全琼抗日指挥中心;当国民党顽固派为虎作伥,积极“反共”时,这里又成了坚决打击顽固势力的主战场。

  这里便是美合革命根据地。

  日子:艰苦并快乐着

  火辣辣的太阳,绿油油的草木,7月里的澄迈县昆仑农场美合村生机勃勃。

  一进入村口,美合革命根据地纪念碑矗立在小山坡上,似乎在骄傲地向我们介绍,纪念碑前不远处就是抗日新闻社所在地,往右后方走是消费合作总社、特委机关、抗日公学,左后方密林深处是军械厂,再往后就是高山———电台所在地。

  此情此景,不禁让我们联想,71年前,美合小村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上,穿行着抗日的志士们,到处欢歌笑语,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原来的美合村由几个零散村落组成,村子很小。部队来了之后盖了很多茅草房,大多驻扎外围,特委机关和总队总部驻扎村里。”原琼崖独立总队第三大队第七中队炊事员李玉英老人告诉记者,美合村民全是客家人,刚开始不知道来的是好人还是坏人,难免有些害怕,后来见战士都是不拿不抢不打人,还常常帮村民做这做那的,对村民很亲,就转而积极支持部队了。

  群众路线历来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一来到美合地区,便将发动群众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澄迈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邦照说,特委成立了中共美合特区委员会,美合境内和周围各乡都建立“农救会”、“青抗会”、“妇救会”、“儿童团”等各种抗日民众团体,参加人数多达7000余人,100多名青年加入独立总队。

  在军械厂驻地一块寸草不生的地上,我们的向导之一、澄迈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孙中积,找到了当年制作弹药留下的两块铁渣,兴奋极了。他说,这是琼崖特委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的一个“铁”证,军械厂除了为部队制造弹药外,还为附近群众制造和修理犁头、刀耙等农具,支援群众农业生产。

  根据地一下子来了很多人,加上日伪顽固地包围、封锁,根据地军民的吃穿住用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这样,一场自力更生的大生产运动开始了。

  琼崖特委、独立总队队部领导机关之间带头进行了农副业生产竞赛,冯白驹等领导干部与战士们一起开荒种菜。同时推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减轻群众负担。成立贸易委员会,在根据地内和各游击区内收购椰子、蜂蜜、海棠油等土特产出口,进口纸张、药品、布匹等日用品,供应军民需要。此外,还办起消费合作总社,开设茶店,供应咖啡、糯米鸡饭等。

  尽管大生产运动卓有成效,但毕竟根据地创建时间不长,而且受到重重围困,根据地军民的生活还是很艰苦。原独立总队第二支队政委罗文洪在回忆录中说,总部规定了统一的伙食标准,即每天半斤米、四两菜、一两肉、两钱油,但哪里保证得了呢?碰到环境变动或生产歉收时,每人每餐就只有一勺盐水稀饭,有时还要掺进一半“革命菜”。生活虽然很艰苦,但大家毫无怨言。

  “奇怪,生活是这么艰苦,工作又是那样繁重,但是闹情绪、闹思想问题的很少很少。同志之间亲密无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因为有崇高的理想、伟大的目标等待我们去实现。”原抗日新闻社主编李英敏记忆中的美合根据地是如此美好。

  抗日公学:树枝作笔地作纸

  “火、火、火,日本鬼子放的火,血、血、血,中国人民流的血……”

  我们站在美合村一块空旷的小山坡上,71年前,琼崖抗日公学的学员们捧着识字课本,发出的带着仇恨和愤怒的声音仿佛犹在耳畔回响。

  王邦照介绍说,琼崖抗日公学以延安“抗大”为楷模,组织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机构和精干的教师队伍。冯白驹亲任校长,各班分设班主任和队长,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队长负责行政和生活管理,还有专门负责军事训练的教官。学校设高级班、初级班、妇女班、儿童班和工农班,总共开办了两期,培训上千名学生,这些学生有选送来的进步青年,也有部队的战士,还有从各地慕名而来的爱国青年。

  李玉英后来被调去就读公学妇女班,她记得全班60个人,早上出操训练,上下午读书,晚上讨论。罗文洪曾担任公学的政治辅导员,他回忆,校门、教室、宿舍、桌椅全部用竹篾编成,校门上写着毛泽东为延安抗大所题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字。由于条件艰苦,每个学生每月能领到手的纸只有几小张,大家视若珍宝,没有笔,学生便将小竹竿削成“蘸水钢笔”,没有墨水,他们就用木炭或锅灰磨成粉末,再加水调制成“墨水”。有些学员干脆以地为纸、树枝作笔,在地上练字或演算。

  在根据地,还有一个著名的文化单位———抗日新闻社。“《抗日新闻》是当时琼崖唯一的敌后报纸,名气很大。”孙中积比划说,一般情况下8开4版,大约是《海南日报》的一半大,每三五天出一期,有时一次要印2000份,除了发给美合根据地军民阅读,还由交通员负责送到各根据地或者游击区。

  红色电台:琼崖与中央的连心桥

  在美合一带,说起“电台山”,几乎无人不知。

  “电台山”本名叫苦香岭,是美合村西边崩岭的一座山峰,海拔342米。就是在这高高的山上,红色电波频频发出,琼崖特委和远在延安的党中央第一次实现无线电直接联络,使琼崖能够经常地及时地听到中央指示,保证了琼崖抗战沿着中央指引的航向前进。

  “上山的路很陡,冯白驹派了一个班的战士保卫电台。依我看这山势地形,让一个人守卫就够了。”孙中积说。

  曾担任电台机务员的王谷彰在回忆录中说,电台一共20多人,都是从部队精选出来的。除1939年8月八路军香港办事处运送来一部15瓦电台外,1940年8月,琼崖特委又新增75瓦电台和15瓦电台各一部,从延安来的新台长刘亚东等人不久也来到美合,特委电台很快顺利启用。电台其中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抄收新华社新闻,供《抗日新闻》出报纸。

  1940年10月至11月间,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曾多次通过电台,要求琼崖特委随时保持警惕,密切关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内战搞袭击的阴谋。“美合根据地形成期间,电台始终设在山上,与延安密切联系,尤其在‘美合事变’中,为琼崖特委粉碎敌人的阴谋,立下了大功。”王邦照认为。

  以美合村为中心,方圆100平方公里的美合抗日根据地,从1940年年初到年底,坚持了将近一年。时间虽然不长,却不失为琼崖共产党人创建山区根据地的一次有益尝试。

  从此,周边黎族苗族同胞以及当地客家人心中,扬起一面鲜艳的党旗。这面党旗后来插在五指山的峰顶上,指引另一个中心革命根据地形成。(胡续发)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