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一封穿透历史振聋发聩的信--中国年鉴网

  

一封穿透历史振聋发聩的信--中国年鉴网

杨善集(1900—1927)字义甫,笔名杨白。海南琼东(今琼海)人。

1919年参与领导琼崖五四运动。1923年夏于广东工程学校肄业。1924年4月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夏回国,先后任共青团广州地委书记、团广东区委书记。领导广东地区青年运动,在广州主持出版了《广东青年》、《革命生活》、《革命学生》等刊物。1926年6月任中共广东区委特

  这注定是一封穿透历史振聋发聩的信件。

  写下这封信8个月后,信的作者即在一场对琼崖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战役中捐躯。

  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名叫杨善集,是琼崖革命武装的重要创建人;那场战役叫椰子寨战斗,1927年9月23日,他牺牲的这一天,被正式定为琼崖革命武装诞生的日子。

  “时隔84年,这封信依旧闪耀着思想光芒,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早期琼崖革命家的思想理论水平的高度!”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邢诒孔对海南日报记者说。

  “十月革命的经验……很呆板的搬来中国用,是一个呆子……”

  这封信写于1927年1月27日,署名“杨白”,正是杨善集的笔名,原载《少年先锋》二卷十三期。

  《寄旅俄革命同志的一封信》,注明是“为纪念列宁纪念日而作”。通读全文,曾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及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一年,而后回到广东领导青年运动的杨善集,针对有些同志迷恋苏联生活不思回国工作的思想,言辞恳切地写了这封信,巧妙地以设答及作者回应的形式,希望在东方大学学习的青年,学成回国“与污浊社会奋斗”,“在实际工作中去学习列宁主义”。

  在这封信中,杨善集之才华横溢、思想睿智,尽显无遗。他写道:“……我们要学习列宁主义,来纪念列宁,是不错的。不过真正的列宁主义,不单单是在莫斯科,在苏俄。他由圣彼得堡至巴黎,由伦敦至东京,由纽约至上海,世界上处处都布满了列宁主义的种子,有些已开放几朵鲜艳的好花……”

  杨善集列举了广东等地的例子说:“现在这个中国环境当中,随时随地都可撞见工农群众,以及被压迫的人们,随时随地都有列宁主义的真确材料———只要你是一个虚心好学的革命青年!”

  苏俄是革命已经成功的国家,有些青年认为这里革命经验很好,将满载一车列宁主义经验然后东归。对此,杨善集说:“不错,十月革命的经验,是很宝贵的,但,这不过是一些重要的原则。至于英勇的方法和策略,非就地去找不可!很呆板的搬来中国用,是一个呆子,不是一个列宁主义者!真正的列宁主义者,要能够在革命运动中去找经验,去找到不背原则的革命经验!”

  有些青年惯于安逸乐而忘返,对此,杨善集认为:“在莫斯科,真有许许多多的新建设、许许多多的新社会现象,特别是在‘东大’那里读书的朋友,有些颇有乐而忘返的倾向。然而这个新社会的射影,不过给革命青年以一种暗示,对于革命人生观,有相当帮助。要完全在那里去确定革命的人生观,将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需要的。试问在安稳的生活当中,能养成一个奋斗的革命人生观吗?不能来与污浊社会奋斗的人生,有什么用?”

  杨善集最后说:“我不是说你们在莫斯科没有益处,但不要久留。要在实际工作中去学习列宁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列宁主义,与革命的经验,去巩固革命的人生观。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纪念列宁主义!”

  在1927年初,这样的表述,在党内,在理论研究领域,可谓石破天惊!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黄振位认为:“在中共创建初期,在党的理论准备不足和实践经验欠缺的条件下,杨善集能提出体现马克思主义内涵的独到见解,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不仅对革命青年如何学习掌握马列主义,而且对如何灵活运用马列主义都具有指导作用。完全可以说,杨善集是中共党内提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先导者之一。”

  陶季邑、林鸿范、陈锦爱等多位粤琼学者及党史专家,也对这封信闪烁的思想光芒赞叹不已。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敢于质疑权威坚持真理,琼崖“三大旗手”一脉相承

  邢诒孔曾经形象地把对琼崖革命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发挥关键作用的杨善集、王文明、冯白驹称为“三大旗手”。

  “84年前,杨善集就敏锐地意识到不能照搬苏联经验和列宁主义,而应该将苏联经验、列宁主义与中国、与琼崖的革命实践相结合,摈弃本本主义,敢于质疑权威坚持真理,这三位旗手一脉相承!”邢诒孔说。

  邢诒孔有鲜活的例子。1927年9月杨善集牺牲后,王文明接过红旗。他几上几下,无怨无悔,但对战斗策略却保持着异常清醒的头脑。1928年年底,时任琼崖特委书记黄学增执行中共广东省委“城市中心论”的“左”倾指示,将特委机关迁往海口,对此王文明持保留意见。当年12月,黄学增率特委机关迁入海口,王文明率领130多名红军和部分赤卫队、琼崖苏维埃直属机关等共600余人,向母瑞山转移,开辟母瑞山革命根据地。

  1929年2月、7月,特委机关两次被敌人破获,主要领导人全部牺牲。如果当年王文明不是坚持从琼崖革命的实际出发,而是呆板地执行上级命令,“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历史可能就此改写。

  邢诒孔告诉记者,在王文明之后担任琼崖党组织领导的冯白驹同样如此:1946年8月和10月,广东区党委两次派人抵琼传达指示,认为全面内战爆发后琼崖斗争将更加艰难,要求琼崖总队主力撤往越南。冯白驹从斗争的实际出发,怀疑指示的正确性,认为强行“南撤”可能将全部力量丢在海里,而紧紧依靠群众坚持孤岛斗争,是可以坚持下去的。他建议暂不执行指示,待后向中央请示。与中央的电讯联系接通后,毛泽东肯定了冯白驹的意见。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敢于质疑权威坚持真理,琼崖革命先驱们的优秀品格,与1978年开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一样,令人长久敬仰。(记者陈成智)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