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二战时服务德军的五十万女兵--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3)
在北威州花山市的采访中,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YiGe]“二战”时的国防[GuoFang]军女助手[ZhuShou],她就是党卫军老兵查斯特洛先生的太太安捷.查斯特洛。
她出示了一张自己当年穿“国防[GuoFang]军女助手[ZhuShou]”制服的照片。从这张照片开始,安捷讲起了她的往事:
“我是1925年出生的,我的家乡在德国[DeGuo]最北部的施勒斯维西斯坦。我的父母一共有5个孩子,当时在德国[DeGuo]多生孩子是能得奖章的,生4个孩子的母亲能得一枚铜牌,生6个孩子得银牌,生8个就得金牌。我妈妈可是铜牌母亲呢。我的上一辈人有很多打过两次世界大战,我父亲就是一个[YiGe]。他1889年生人,1917年刚满18岁就应召入伍参加了一战。”说着安捷在相册中找到她父亲在“一战”期间的一张全身照片。照片上的男子身着整齐的军服,体形魁梧,挺胸收腹,两撇胡须向上翘起,看上去很威武,又带几分杀气。安捷抚摸着那张发黄的照片继续说道:
“在两次大战之间的和平年代,父亲的职业是屠夫,靠宰牛卖肉为生。一战后的德国[DeGuo]经济濒于崩溃,很少有人能买得起肉,货源的供应也非常紧张,这迫使父亲关闭了自己的肉店。在看不到前途的情况下,他把德国[DeGuo]振兴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极右党派身上,而且参加了纳粹党。1944年,在德国[DeGuo]军队从东线战场节节败退的形势下,已经55岁的父亲再一次穿上了军装,但时间不长,他就在守卫但泽(现属波兰)时被苏军俘虏了,后来他就死在了苏联的战俘营。一个[YiGe]从战俘营回来的人对我母亲说:你先生是在战俘营里饿死的。死之前他已经没有[MeiYou]了饥饿的感觉,只是一遍一遍地说他非常非常想家。
1943年2月18日,德国[DeGuo]宣布进入全面战争,全部社会活动、一切人力物力都投向了一个[YiGe]目标,那就是战争!为了填补前线的兵源损失,本土防空部队的军人大多被调去加强前线的步兵师,结果就空出了大量可以由妇女[FuNv]和学生替代的岗位。我和弟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走上防空阵地的。我弟弟是1929年出生的,参战时还不到15岁。为了使这群中学生在作战期间仍然能够学习,弟弟的老师也进入了军队,以便在战斗的间隙为他们上课。
1943年,我被征入国防[GuoFang]军的海军助手[ZhuShou]系列,任务是支持海岸高炮部队,当时刚18岁。我们[WoMen]的制服是灰色的,而真正的海军制服是深蓝色的,这是海军的陆地支持人员和海上作战部队的一个[YiGe]差别。我操作过3种防空器材:探照灯、防空监听器、导向仪,主要是为10厘米口径的高射炮指引敌机目标。操纵这些大家伙没把子力气是不行的,以前这都是男兵干的活儿。所以接替他们的姑娘们必须身体强壮。”
在老相册中,我看到了安捷和几个女孩子在探照灯前的一张合影,果然个个强壮。我放下照片后问道:“二战期间,德国[DeGuo]和苏联都曾大规模地征召妇女[FuNv]参加军队工作。我记得苏联征召了80万,德国[DeGuo]征召了50万。您知道苏、德两国妇女[FuNv]在参战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吗?”
安捷答道:“有很大的区别。俄国的参战妇女[FuNv]是真正的军人。除了常规的医疗和通讯工作外,她们中有很多人和男兵一样当狙击手、侦察员、坦克兵甚至干飞行员。而在德国[DeGuo]并没有[MeiYou]真正意义上的女兵。直到战争的最后关头,德国[DeGuo]也没有[MeiYou]派女性去最前线厮杀。这是一条底线,也是西欧各国的传统:火线作战部队只能由男性组成。所以,在二战中苏联女兵有很大死伤,而德国[DeGuo]方面的参战妇女[FuNv]损失很小。我看过一个[YiGe]统计材料,上面说,到1944年10月,德国[DeGuo]的女人共承担了350个探照灯连的任务,到1945年3月(也就是德国[DeGuo]投降前一个[YiGe]多月),像我们[WoMen]这样直接介入军事活动的妇女[FuNv]达到了50万人,差不多占德国[DeGuo]剩余总兵力的20%吧!不过,官方从来不把我们[WoMen]这些人视为正规军的军人,而称我们[WoMen]是国防[GuoFang]军女助手[ZhuShou]。我们[WoMen]分布在防空、通讯、装备维护等领域。此外,负责战地服务的准军事化女性还有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