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每年一版,由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副省级市各一位负责同志担任编委,内容采用部类编辑法,分设国家机构、公检法司、经济总类等42个部类,200多个分目。对内全面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对外全方位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陈友仁之子陈依范:英国绅士打开延安“小窗”
作为新闻记者的陈依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内容来自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陈依范是一个[YiGe]被新中国[ZhongGuo]历史几乎遗忘的人。1938年,作为英国[YingGuo]公民,陈依范以外国新闻记者身份与国共双方领导人蒋介石[JiangJieShi]和毛泽东[MaoZeDong]都有过接触,并专程赴延安[YanAn]采访。Arthur Clegg 在其《英国[YingGuo]援华史》中曾这样描述陈依范的贡献之一:“有两篇文章直到今天仍然值得记忆,令人难忘。一个[YiGe]长篇是白求恩写的《伤口》,另一篇是陈杰克(陈依范英文名)写的……介绍了‘抗大’。”本文即是陈依范夫人陈元珍对陈依范初访延安[YanAn]的回忆。 copyright dedecms
我的丈夫陈依范(英文名字Jack Chen)生前和我在为写我们的家史《民国外交强人陈友仁——一个[YiGe]家族的传奇》的时候,做了很多研究工作。我们发现不少新的细节,这些细节照亮了大事件,给中国[ZhongGuo]现代史做了补白。我称这是“失而复得的历史”。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翩翩舞姿的吸引
1926年底,伦敦街上的行人中,有一个[YiGe]长相挺有意思的18岁的年轻人。他黑黑的皮肤像广东人;他的头发卷曲成细细的螺旋状,但比他有非洲血统的姥姥的头发容易梳理得多;他的鼻子基本上是欧洲型的,是他的法国外公留下的痕迹。他的举止温文尔雅,并且非常注意外表。他的服装是定制的,头戴礼帽,皮鞋外加淡褐色的鞋套,手握软皮手套以及司的克。一看就知道他是有教养的爱德华时代的绅士。他内在的修养也不错,欣赏书画音乐,爱好芭蕾舞。 本文来自织梦
舞蹈吸引依范进入优美的境地,但是他做梦也没有[MeiYou]想到翩翩舞姿会把他引向马克思主义的领域。那时他对共产党的了解,完全来自英国[YingGuo]报刊的报道。不管是保守派报纸,还是自由派报纸,他们[TaMen]都把共产党员描写成十恶不赦、缺乏理性的人。
内容来自dedecms
难怪依范这位英国[YingGuo]派的绅士,从不接触,也不愿接触共产党人。1926年他的母亲去世。他的父亲陈友仁在中国[ZhongGuo],是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写信叫他和妹妹友兰来武汉,全家团聚。他踏上国土的第一站是上海。早到中国[ZhongGuo]大半年的姐姐茜兰来迎接弟妹。他们[TaMen]一见面,茜兰忙不迭地要依范陪她拜访暂住在苏联总领事馆的鲍罗廷夫人。
依范辩不过姐姐,勉强跟着走。鲍罗廷夫人名叫芳妮,在二楼大舞厅里接见他们[TaMen]。她骨骼大,脸形见方,特别是下巴。芳妮张口就讲革命大道理,闭口先教训对方:“你必须改造资产阶级思想。”她给了依范下马威,便掉头朝开着门的里屋抬一抬下巴颏。依范以为她叫出一个[YiGe]严峻的政委,来帮助她治理他的思想问题。谁知道进来的是一群美丽活泼的少女,她们像一阵清新的微风,吹进这间高雅但又暮气沉沉的大厅。依范喜出望外。她们一共三十个人,是著名的美国舞蹈家依莎多拉·邓肯亲自挑选的舞蹈演员。邓肯以她的魅力征服了莫斯科。苏联领导人送给她一幢小宫殿,让她开班授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依范还没有[MeiYou]来得及喘过气来,这群少女,身穿宽大的古希腊式的长达膝盖的短袖上装,羞答答地显露她们的四肢,开始翩翩起舞。她们的舞蹈动作是邓肯按照古希腊瓶子上的浮雕及壁画创作的。依范看得出神,心想,如果古希腊有像肖邦与修贝德那样罗曼蒂克的音乐家,可能也会创作相同的舞蹈动作。这群少女中的主角的年龄与依范相仿,也是最好看的,使他一见钟情;并且与此同时,依范也爱上了其他29位女郎。这一转念,叫他自己大吃一惊。半个钟点以前,共产党在他眼里,一无是处;半个钟点之后,这些共产党培养的艺术家令他敬佩得五体投地。顿时他产生一个[YiGe]疑问:一贯自称客观公正的西方报刊,是不是名不副实?答案,他决定自己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向宋美龄申请去延安[YanAn]
1931年依范从莫斯科高等工艺学院毕业。他要回国,几经挫折,直到1936年方才如愿以偿。他一到上海,立刻配合中国[ZhongGuo]共产党的抗日宣传。1937年他携带自己的以及其他进步艺术家的作品,到莫斯科、伦敦等地展览,好评纷纷。英国[YingGuo]报刊的颂扬,使依范在西方文艺界声名鹊起。美国作家协会发出请帖。依范于1938年初越过大西洋,登岸纽约。他的画展非常成功。美国第一大报《纽约时报》副刊杂志的封面曾刊载了依范带来的几幅画。与美国销路最广的《时代周刊》(Time Magazine)齐名的《生活杂志》(Life Magazine)用四整页刊登画展的作品。好莱坞巨星雪维儿·薛德尼(Sylvia Sidney)为他举办的鸡尾酒会上,请来的大明星就包括保罗·茂尼(Paul Muni)、爱德华·罗宾逊(Edward Robinson)等人。
这个巡回画展的影响之大,还有最近一个[YiGe]例子说明——伦敦大英博物馆名列世界十大博物馆之内,最近从阿姆斯特丹买来了该画展的复制品。 dedecms.com
1938年夏天,依范从旧金山坐船到香港,在那里和他父亲相聚,并且开了展览会。那时南京已经失守,汉口成为蒋介石[JiangJieShi]政府的临时首都。依范在1927年以外交部长的儿子的身份,受到汉口人民的欢迎。这次他又来汉口,身份完全不同。他是得胜回来的英雄。大家公认他的巡回画展,严厉地控诉了日本侵略者;过去从没有[MeiYou]一个[YiGe]中国[ZhongGuo]艺术家的作品获得西方世界如此重视与赞扬。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依范想去延安[YanAn],把延安[YanAn]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在下一次他周游列国的画展里面。他的朋友摇摇头,表示棘手。正在他挖空心思的时候,有人来找他拉关系。此人来头之大,无出其右。1938年7月的一个[YiGe]早晨,依范接到蒋介石[JiangJieShi]的新闻秘书霍灵顿·董的电话,通知他,蒋委员长与蒋夫人今天请他喝下午茶。
蒋介石[JiangJieShi]的官邸是一幢位于万紫千红的花园里的洋房,俯视白浪翻滚的长江。宋美龄这位中国[ZhongGuo]的第一夫人,为了表示与人民共赴国难,毫不显露奢侈的生活方式。她穿一件剪裁合身的黑缎子旗袍,戴一条普通的金项链,手上只有一枚结婚戒指。女主人的客厅布置像她的装束一样,高雅得体。蒋氏夫妇接待依范喝标准的英国[YingGuo]式的下午茶,难得美龄还记得当年在汉口外交部长公馆的饮茶规矩。夫妇两人就像欢迎多年没有[MeiYou]见面的老朋友,一旦重逢,有讲不完的话。什么背信弃义,什么血腥屠杀,仿佛都没有[MeiYou]发生过。他们[TaMen]亲切地问候依范的全家人。寒暄完毕,礼节周到,蒋夫人最后透露请喝下午茶的目的,要依范用笔写出画出中国[ZhongGuo]抗战的真相,当然是她眼里的真相,向全世界报道。依范说,他作为记者,作为画家,义不容辞,当然他没说真相是多方面的。他只说需要多看看,美龄点头同意。依范趁此机会,要求申请通行证去延安[YanAn]看看。美龄稍一迟疑,便大大方方地交代霍灵顿·董替他办手续。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