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每年一版,由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副省级市各一位负责同志担任编委,内容采用部类编辑法,分设国家机构、公检法司、经济总类等42个部类,200多个分目。对内全面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对外全方位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
本文来自织梦
丁肇中夫妇与本报记者[JiZhe]吴春燕(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6年来我只做一件事!”这是记者[JiZhe]昨天在中山大学黑石屋采访著名华人物理[WuLi]学家丁肇中教授时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自1994年以来,丁肇中领导了由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60所研究[YanJiu]机构参与的阿尔法磁谱仪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 (以下简称AMS-02)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是即将在国际空[GuoJiKong]间站上运行的一种尖端的高精度的粒子探测器。科学目的是通过探测外太空反物质和暗物质的存在,来研究[YanJiu]宇宙的起源及其构成。 内容来自dedecms
记者[JiZhe]: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国际空[GuoJiKong]间站上的AMS?中山大学在本次实验[ShiYan]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本文来自织梦
丁肇中:国际空[GuoJiKong]间站面积为109米×80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这么大,重420吨,造价约为1000亿美元。AMS是空间站上唯一的大型科学实验[ShiYan]。AMS是首次美国[MeiGuo]、中国台湾、俄罗斯、芬兰、法国等国在空间领域的合作,由全球60个大学和研究[YanJiu]所,约600位科学家参与。中山大学的重要贡献在于研制成功AMS-02核心探测器——硅微条探测器的热控系统,热控系统是一个使用机械泵的二氧化碳两相流系统,冷却装置在太空非常重要,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该系统将与AMS-02一起进入太空工作。目前,AMS-02已经送达美国[MeiGuo]肯尼迪发射中心,预计将于2011年2月4日发射升空,由航天飞机送到国际空[GuoJiKong]间站做长期的实验[ShiYan]。
织梦好,好织梦
记者[JiZhe]:您曾经说过:“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您能举例说明吗?
丁肇中:以永久磁铁替代超导磁铁为例。当初超导磁铁的设计是以原计划AMS在空间站上放置3年为目标的。然而,由于美国[MeiGuo]的航天飞机即将停飞,这就排除了AMS返回地面或重新补充液氦的可能性,这样超导磁铁就不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了。于是我提出了要用永久磁铁替代超导磁铁,受到几乎所有专家的反对,最后只有我一个人坚持。事实证明,这样做可以使AMS延长20年的寿命来获取数据,我们将提供更高的灵敏度,用以寻找新的现象。
记者[JiZhe]:AMS这项实验[ShiYan]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如果最后结果是没有[MeiYou]找到反物质和暗物质,那您将怎样回应那些当初反对您的人? 内容来自dedecms
丁肇中:第一,争议是难免的,我不怕别人对我的争议;第二,只要仪器是正确的,不要出差错,找得到找不到反物质和暗物质都是有价值的;第三,我从来就喜欢做别人没有[MeiYou]做过的事情,而这项研究[YanJiu]是前人没有[MeiYou]探索过的,宇宙有一百亿个银河系统,我们的银河系统没有[MeiYou]反物质和暗物质,并不代表其他的银河系统没有[MeiYou],我从1994年以来16年就只做这一件事。
记者[JiZhe]:为什么您从事科学研究[YanJiu]这么多年仍然精力旺盛,请问是什么让您一直坚持下来的?
丁肇中:任何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只能专心做一件事,我感兴趣的只有物理[WuLi],我也只能做物理[WuLi]实验[ShiYan]这件事,物理[WuLi]实验[ShiYan]外的事我什么都不做。因为感兴趣,所以我从事物理[WuLi]研究[YanJiu]几十年来从未感到疲惫。 copyright dedecms
记者[JiZhe]:请问您最佩服的人是谁?
copyright dedecms
丁肇中:法拉第,因为他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改变了人们对电磁的认识。 dedecms.com
(本报记者[JiZhe] 吴春燕 通讯员 吴礼芮)
新闻链接: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丁肇中(1936~ )美籍华裔物理[WuLi]学家。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MeiGuo]密执安州安阿伯,中学时代在台湾度过。1956年丁肇中入美国[MeiGuo]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3-1964年在欧洲核研究[YanJiu]中心工作,1964-1967年在美国[MeiGuo]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7年起任美国[MeiGuo]麻省理工学院物理[WuLi]系教授,1977年当选为美国[MeiGuo]科学院院士。 本文来自织梦
丁肇中主要从事高能实验[ShiYan]物理[WuLi]、基本粒子物理[WuLi]、量子电动力学、γ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YanJiu]。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在1974年,与里希特各自独立地发现了J/ψ粒子。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WuLi]学奖。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