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揭秘:冯玉祥孙女当护士时为何要带棍子值班?--中国年鉴网(4)

  

  “他参加了辛亥革命和倒袁世凯的战争,退出了北洋军阀系统以缩短军阀混战,领导了1924年的首都革命,响应了北伐与大革命,九一八事变后在察哈尔与喜峰口树起了抗日的义旗,在八年抗战中坚持团结抗日,在生命的最后三年,更是切实献身民主革命事业,反对独裁内战,拒绝外国的阴谋利诱,毅然离开美国回国参加新政协,不幸在回国途中遇害……”冯丹龙娓娓道来。

  长辈很少与她谈论祖父,冯丹龙对祖父的了解,几乎都来自母亲余华心写的书。“我母亲1981年出版了《冯玉祥将军魂归中华》一书,记述了祖父晚年的生活和他在黑海遇难的经过;2007年出版的《传奇将军冯玉祥》,则是全传。”冯丹龙捧出母亲写的书,眼里满是崇敬与珍惜:“这都是我母亲一个字一个字输入电脑里,连图片也是她自己扫描后配上的。”

  余华心是冯玉祥的部下兼好友余心清的女儿。1942年,9岁的她跟随母亲第一次去冯玉祥家做客。谁也不曾想到,当年那个黄毛小丫头日后会成为将军的儿媳妇,并且在十年动乱后提笔为将军写书正名。

  在对历史及其人物都缺乏客观公正评价的年代,有一次余华心问冯夫人对将军应该怎么看,冯夫人沉思了片刻,说:“他是爱国的。”于是,冯玉祥将军的爱国情成了余华心书写传记的主线,这也是烙在冯丹龙记忆里最深的印象。

  与将军第一次会面,冯玉祥给余华心母女俩一人画了一幅水彩画。给余母画上的题词是:“一个大白菜,味是真正美,大家常常吃,打得倭寇必败北”;给余华心画上的题词是:“红萝卜、紫茄子,味都好,味都香,大家多吃些,一定打过鸭绿江。”对抗日战争必胜的坚定信念,可见一斑。

  冯玉祥的抗日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但他保卫祖国的赤子丹心从不曾改变。“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了抗日同盟军,给日本侵略者以有力打击。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冯玉祥又力主抗日。“八·一三”上海抗战之日,他被任命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奔赴前线的途中,2架敌机飞过头顶,在树下暂避的冯玉祥对身边的副官说:“敌人要是扔炸弹,我就高呼中华民族万岁,然后死!”

  还好,敌机在头顶上盘旋了几圈就走了。

  ■“爷爷的这份生命留言,虽只有薄薄的几页纸,却很厚重”

  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时,冯玉祥当选理事。在一次聚会上,冯玉祥把一个橘子放在茶碗上,上面再放一粒花生米,让在场的孩子们猜是什么意思。

  “他后来揭晓谜底说,‘茶碗象征着国家,橘子是家,花生米是我们个人。如果茶碗倒了,那就一切全都没有了。要是国家灭亡了,我们的家和个人就都没有依靠了。’”这段描述在那群孩子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被冯家后人铭记至今。

  对国,冯玉祥爱得深沉;对家,他治得严厉。

  最近几年,冯丹龙每年都会回一次祖父在安徽巢湖的旧居。1936年,冯玉祥曾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他在祭祖后对我的姑姑伯父们和父亲说,‘供给你们上学,我是尽力的,但别的一点不愿给你们留下、害你们,如有一点房子这些东西,日后我也必定是捐助学校或者其他慈善事业,愿你们知道。’”

  “我爷爷常对我爸爸说,我给你们一双手,你们要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后来,我爸爸常常对我们说,给你们两只手、一副很好的身体,你们要靠自己。”在冯丹龙看来,祖父的教导,是言传,也是身教。

  勤俭朴素,是冯玉祥身体力行的。土布衣裤、布鞋布袜是他时常的装束。

  “他也从小教育理达姑姑不能做娇小姐。”冯丹龙回忆说,“印象里,我奶奶和姑姑从来没戴过首饰。”

  冯玉祥还要求子女认真勤奋。“爸爸和姑姑小的时候,我爷爷每周要求他们写100个大字、1000个小字。他们后来写得一手好字,就是这样练成的。”

  慈厚博爱也是冯玉祥持守一生的准则。上世纪30年代在山东泰山,他和夫人共同创办了15所小学,免费供贫民子弟读书。抗战期间,冯夫人成立了“战时儿童保育会”,拯救难童。经费困难时,冯玉祥对夫人说,“那咱们捐六千块钱,这可以够一百个孩子一年的费用。”

  祖父的博爱也融入了冯丹龙的血脉里。目前在公司,她还负责慈善捐赠的项目。在冯丹龙看来,“行善并非富人的专利,善举的源泉更重要的是来自精神。”而她的精神源泉,显然与祖父的精神财富分不开。

  1948年,冯玉祥立下遗嘱:“我没有什么东西,有几间房子交给李德全夫人……至于我的几个孩子,虽然还有未毕业的,只要他们能自爱,有双手,就不会饿死。”

  建国初期,李德全实践了冯玉祥将军的遗愿,把他的遗产和房产全部无偿捐给了国家。现在,他的后代们也如他所教所期,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爷爷的这份生命留言,虽只有薄薄的几页纸,却很厚重。它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冯丹龙深情地说。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