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揭秘:冯玉祥孙女当护士时为何要带棍子值班?--中国年鉴网(2)

  

  一位对PNTR问题持反对意见的议员问:“在中国,上因特网要受限制吧?”冯丹龙响亮地回答:“我在中国的办公条件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无论是在家中或办公室,都能登录因特网。几周前,我还在北京的办公室中,通过百老汇的站点预订了戏票。”

  会场发出一片惊叹声。有人不知道中国有计算机,还有人不相信在中国也能上网。一位议员提出:“你能说出百老汇订票站点的网址吗?”冯丹龙一字不差地做了回答。

  冯丹龙的不卑不亢,尽显“将门之后”的气度,一改许多美国人对中国的误解。

  “哗——”演讲结束时,会场里响起热烈的掌声。作为唯一一名来自中国的女性代表,冯丹龙的演讲被几名议员评价为“非常有价值”。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最终,美国国会以237票对197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议案。

  她的人生故事,让美国人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信任

  回忆这一次为促进中美经贸合作所作的演讲,冯丹龙说:“我讲的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在演讲中,冯丹龙这样讲述她的经历:中学毕业后插队下农村,当护士、工人,后来考上大学、留美接受MBA教育,后来成为外企的高管……她的故事见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让美国人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信任。

  “名门之后”的光环,并没有给她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不同”。

  冯丹龙出生于青岛,父亲冯洪达是冯玉祥将军与建国后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所育的最小的儿子。打小,她就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父母和家里的长辈都很少说起祖父,所以我不太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同。”

  隐约感觉到自己家庭的特殊,是在小学时,老师布置了写家史的作业。“当时爸爸很为难,犹豫了半天给我写下:爷爷是被国民党迫害死的。”

  她饶有兴趣地和我们谈自己做护士的经历。1976年,刚参加工作的冯丹龙被派到烟台地区医院工作,照料由唐山大地震后转来的截瘫病人。一个十几岁的姑娘,要照顾一个病房里的8个男病号,还要保障病人的安全。“我当时就带着一根棍子去值夜班。”说着,冯丹龙忍不住笑了。

  每次值完夜班后,她还得骑45分钟自行车独自回家:“当时包括我父母在内,也没觉得太苦太累,挺正常的。”护士从1976年做到1979年,一做就是3年。

  这3年里,让冯丹龙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一个病号闹脾气,让她把一碗稀饭反反复复热了8遍。“我这辈子给人热过最多遍稀饭的就是这次了。”冯丹龙笑道,“但非常理解,一夜之间,人就高位截瘫了,这对谁都是个巨大的打击。”

  护士的工作琐碎平凡,却也让冯丹龙觉得感恩:“在这期间对医院结构等各方面的了解,为我后来在辉瑞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现在的冯丹龙,已是辉瑞投资有限公司企业事务部总监。

  这一路走过的历程,不乏艰辛和努力。

  和许多人一样,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后,冯丹龙也决定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

  她还记得,为了鼓励自己好好学习,父亲给她讲祖父当兵时刻苦学习的事:“他用五块砖头垒个小桌子在上面写字,还常被人掀翻。晚上为了看书不影响别人睡觉,就在床头墙上挖个小洞,把油灯放在里面,外面糊上一张白纸,头凑在跟前读书。他这样做招来同营有些人的嘲讽,但是不管有多少闲言闲语,都没能挫伤他学习的热情,以后在军中的各种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

  祖父的勤奋在冯丹龙心中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了晚上有充足的时间温习功课,冯丹龙从护士转为电工。上班、下班、补课、复习成了她电工生涯中周而复始的作息表。这期间支撑她的,就是像祖父那样的韧劲。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1年,冯丹龙考上了山东大学英美语言文学专业。

  “虽然我们身在海外,但我们的心和我们的前途却永远在国内”

  从护士、电工,再到大学生,冯丹龙的刻苦努力并未停止。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美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在大连理工大学设立了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这是国内第一家国际合作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MBA。冯丹龙1985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大连理工大学,成了中美MBA项目预备班第一期和第二期学员的英文老师。在教书过程中,她也萌生了报考MBA的想法。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