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丁玲为何第一次见到曹靖华就对其敞开心扉?--国家年鉴

  

  核心提示:丁玲之所以一见面就向曹靖华敞开心扉,是因为丁玲早就知道他是“《铁流》的译者,是瞿秋白同志在莫斯科的老朋友,同鲁迅[LuXun]先生[XianSheng]有很亲密的交往”。他们[TaMen]“像一对老朋友,像亲密的战友商量开了”。

  

丁玲为何第一次见到曹靖华就对其敞开心扉?--国家年鉴

  本文来源:《人民政协报》2011年4月21日第7版,作者:石耘、彭龄,原题:《曹靖华与丁玲:一段鲜为人知的交往》

  曹靖华(1897—1987)和丁玲(1904-1986)虽都是中国现当代大名鼎鼎的文化人,但在风雨如磐的20世纪30年代,他们[TaMen]却素不相识,然而一件偶然的事情却把他们[TaMen]连在了一起,这件事情对曹靖华来说或许十分平常,但对丁玲当年能冲出国民党[GuoMinDang]统治下的魍魉世界,奔向革命圣地延安,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丁玲于1925年与《京报》副刊编辑胡也频结婚。1930年5月,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1月胡也频被捕,丁玲抱着幼子找到[ZhaoDao]邵力子等国民党[GuoMinDang]要人营救,却坚决拒绝丧失政治原则的条件。不久,丈夫和另外四人在上海龙华监狱中被集体屠杀,成为著名的“左联五烈士”。丁玲继承亡夫的事业,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的主编及左联党团书记,成为鲁迅[LuXun]旗下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左翼作家。1932年3月,丁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瞿秋白作为中宣部代表主持了她的入党仪式。这时期她创作的《水》、《母亲》等作品,显示了左翼革命文学的实绩。

  1931年12月,丁玲与地下党员、为史沫特莱任翻译兼秘书的冯达结为夫妻。这次婚姻却引出不幸结果,使丁玲在半个世纪中总被政治阴影所笼罩。1933年5月,冯达在上海被捕后供出了其家庭住址,旋即丁玲被国民党[GuoMinDang]特务秘密逮捕,后转至南京[NanJing]幽禁(丁玲于1936年夏逃离南京[NanJing]后,即与冯达一刀两断)。她被秘密逮捕后,国内大报纷纷登出了“国内最有名的女作家丁玲日前失踪,有人怀疑是被绑架或被杀害”的消息。丁玲的“失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宋庆龄、蔡元培、鲁迅[LuXun]、柳亚子、杨杏佛、罗曼·罗兰等国内外一大批有影响的著名人士,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左联及其他文艺团体,曾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和营救运动,对国民党[GuoMinDang]的迫害与绑架等卑鄙行为予以揭露和谴责。且当一度盛传丁玲遇害时,鲁迅[LuXun]先生[XianSheng]曾悲愤地写下《悼丁君》的诗:“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导九秋。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

  国民党[GuoMinDang]当局为此采取了软化手段,特务头子陈立夫、徐恩曾都曾经来劝她发表反共声明或自首,企图利用她的名望为国民党[GuoMinDang]做事,但都遭到丁玲的坚决拒绝。1934年4月,国民党[GuoMinDang]当局迫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对她的监视稍加放松、可以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她便利用这来之不易的表面上有限的“自由”,积极寻找地下党组织,迫切希望与党组织接上关系,却一直没能找到[ZhaoDao],很是困惑。直到1936年4月,丁玲打听到李达、王会晤夫妇住在北平[BeiPing],她认为李达虽然在大革命失败后声明脱党,但仍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与一些党员有联系,通过他们[TaMen]或许可以找到[ZhaoDao]党组织。于是她在五六月间,便设法到达北平[BeiPing]找到[ZhaoDao]李达夫妇,结果却令她失望。但当她向王会晤(当时在北平[BeiPing]中国大学担任教务工作)打听在北平[BeiPing]有无其他熟人时,王有意无意地说了句:曹靖华(当时在北平[BeiPing]中国大学等几所大学受聘任教)在中国大学教书……在感到失望之余,丁玲似乎又看到了一线希望。

  丁玲在她的回忆录《魍魉世界》中以《希望的阳光》为题那一节中写道:“我并不认识曹靖华,但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像在黑暗中见到一点火光那样高兴,好像有一种本能的对他的信任。我立刻请王会晤转告他,说我要见他。他慨然允诺,可以说他热情地答应了我……”

  在王会晤的引荐下,丁玲第二天就见到了曹靖华,而且是立即“把心事全部向一个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不,应该说是朋友,打开了;我告诉他,我一定要找到[ZhaoDao]党……”丁玲之所以一见面就向曹靖华敞开心扉,是因为丁玲早就知道他是“《铁流》的译者,是瞿秋白同志在莫斯科的老朋友,同鲁迅[LuXun]先生[XianSheng]有很亲密的交往”。他们[TaMen]“像一对老朋友,像亲密的战友商量开了”。曹靖华慨然应允设法将丁玲的情况和愿望托鲁迅[LuXun]先生[XianSheng]转告党组织,并要她先回南京[NanJing]等候消息。

  丁玲在她的回忆录《希望的阳光》一节中继续写道,回到南京[NanJing],“总算把姚蓬子的询问对付过去了。他知道我在北平[BeiPing]没有很多朋友,只认识一个王会晤。他更不会想到我能见到曹靖华……”那时国民党[GuoMinDang]特务机关虽不像最初绑架丁玲时,日夜派打手在她住的房间里监视她,而实际上她仍时时处在特务、打手、变节分子的暗中监视之下,这位公开声明脱离共产党的“转向者”姚蓬子,就是国民党[GuoMinDang]特务机关派到她身边的鹰犬之一。

  一周之后,经过曹靖华的积极努力,党组织果然派人来找丁玲,并帮助她最终逃离了南京[NanJing]。以后又辗转经西安奔赴延安,成为到达中共解放区的第一位知名女作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热烈欢迎。毛泽东为此还填过一首词赞扬她:“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丁玲在回忆有关与曹靖华会见的那段往事时,深情地写道:“就在这几十分钟的会面中,解开了我几年来的痛苦和积虑,打开了我回到党里的大门,尽管曹靖华那时还不是党员。我便从这一点缝隙中得到了阳光,我是从这一条涓滴细流中流出去,而奔归大海的。我的新的生命便从这里开始。曹靖华决不会想到在这几十分钟里他发生的巨大作用;他绝没有想到从此产生的我对他的深厚的终身感激之情……”

  据曹靖华的儿子曹彭龄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年幼愚顽,大人有客,绝不愿陪在一旁枯坐,常常只是在父母招呼下,去向客人鞠个躬,尽罢“礼数”,便转身去院子里疯玩。大人们谈些什么,向来不注意。丁玲后来在“反右派”运动中被打成“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中更是受尽屈辱与折磨,还被关进秦城监狱达五年之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丁玲平反复出后的那几年,彭龄又多在国外奔波,丁玲和他父亲[FuQin]曹靖华谈过什么,现在已无从知晓。但据丁玲的丈夫陈明(1942年两人在延安结婚)回忆:“曹靖华先生[XianSheng]在北京法宪胡同住时,丁玲和我去看过他。隔了20多年,1979年我们从外地(丁玲和陈明当时在山西农村劳动)回北京,也去看望他。谈了些什么,我都不记得了。但我却清楚地记得,谁也没有谈过南京[NanJing]这段往事。”

  曹彭龄接着回忆说,他也从未听父亲[FuQin]曹靖华谈起过那段往事。但我知道在那“如磐夜气压重楼”的黑暗年代,父亲[FuQin]曹靖华通过鲁迅[LuXun]先生[XianSheng]和其他途径,推荐、介绍过多少向往光明的青年,挣脱魍魉世界,奔赴延安,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彭龄曾不止一次见过这样的场面:一些也已白发斑斑的老者在儿孙陪伴下,从外地来北京探望父亲[FuQin],一见面便指着曹靖华对儿孙说:“这就是我总向你们念叨的曹伯伯(爷爷),当年就是在他的帮助下,我才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父亲[FuQin]听罢,总是宽厚地笑笑……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