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古代文明 >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观:从"人多为福"到"人多则穷"--中国年鉴网

     ▲中国[ZhongGuo]传统[ChuanTong]时代[ShiDai]“多子多福”的人口[RenKou]观是与古代小农经济相适应的。从汉代画像砖“戈射收获图”中,可以看出中国[ZhongGuo]传统[ChuanTong]社会中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耕文明的某些鲜明特征。

  人口[RenKou]观即人口[RenKou]思想[SiXiang],一般指人们[RenMen]对人口[RenKou]现象的认识或看法,自有人类社会,就会有人口[RenKou]观。中国[ZhongGuo]传统[ChuanTong]人口[RenKou]观是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在春秋战国时期[ShiQi]就已形成,影响了中国[ZhongGuo]两千多年,在现在仍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研究中国[ZhongGuo]传统[ChuanTong]人口[RenKou]观的发展及变化,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我国人口[RenKou]政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华封三祝”——“多福、多寿、多男子”,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唐尧时代[ShiDai],反映了古人祈求多子多孙的一种社会共识

  夏、商和西周三代,中国[ZhongGuo]传统[ChuanTong]的人口[RenKou]观已开始萌芽。史书与考古发掘都表明:当时是以集中大批劳动力的大田集体劳作占统治地位。而从人自身的再生产(即种的繁衍)的角度看,三代之时以男性家长为中心的一夫一妻制已确立。这一时期[ShiQi]考古发掘可以判定为夫妻关系的成年男女合葬墓,最常见的葬式是男子仰身直肢葬,女子侧身屈肢葬,且面向男子,表明男子开始居统治地位,女子降居于从属和被奴役地位。三代时的婚姻又有媵妾为补充。殷商王朝所实行的已是以纳妾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周代直到春秋时诸侯仍可多次婚娶,而且多有陪媵。

  中国[ZhongGuo]传统[ChuanTong]时代[ShiDai]以多生育男子,也即“田力”为美好的祝愿。这一祝愿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唐尧之时。《庄子·天地》篇中,记有华之封人(守边人)与尧的对话,他祝愿尧长寿、富有、男孩多。这反映了当时人们[RenMen]祈求多子多孙的一种社会共识。“华封三祝”后被敷衍为“三多”——“多福、多寿、多男子”,并深刻地影响到后世人们[RenMen]的生育意愿。

  ●春秋时期[ShiQi],各诸侯国为了扩充军备,增强实力,多以行政措施鼓励生育;人丁兴旺以后,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SiXiang]受到重视

  春秋战国是中国[ZhongGuo]历史上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ShiDai],也是中国[ZhongGuo]传统[ChuanTong]人口[RenKou]观的形成期。中国[ZhongGuo]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传统[ChuanTong]时代[ShiDai],人们[RenMen]的生活资料主要是“食”和“衣”。由于铁器和牛耕,农田的粮食生产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劳师动众,而可由“匹夫耕之”;桑在西周时还是大田作物,而到春秋战国也已在房前屋后栽种,并可由“匹妇蚕之”。由牛郎和织女携手组成的个体小农家庭就此登上中国[ZhongGuo]历史的舞台,成了中国[ZhongGuo]传统[ChuanTong]时代[ShiDai]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

  兼具人口[RenKou]再生产和生活资料再生产两大职能的小农家庭,开始在春秋霸权的争夺中发挥出自己的功用。各诸侯国为了扩充军备,增强实力,多以行政措施强制早婚,鼓励生育。春秋时期[ShiQi]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曾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春秋末年,越王勾践在与吴国的战争中遭到惨败后,也下令早婚并奖励生育。当时的一些思想[SiXiang]家,如生活在春秋末年的墨子认为:世间唯有人最难成倍增长。如欲尽快增殖人口[RenKou],只有通过早婚早育。

  人口[RenKou]众多的目标达到后,又有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的追求。春秋后期,孔子到卫国(今河南濮阳一带)访问,感慨其人丁兴旺。学生冉有问他人口[RenKou]众多以后该怎么办。孔子答道:“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再问富裕以后又该如何?孔子说:“教育他们。”(《论语·子路篇》)孔子本人也幸逢其会而成为中国[ZhongGuo]历史上私人办学且取得巨大成功的第一人。他面向社会广泛招收学生,并提倡“有教无类”。这就使得原本只是少数贵族才能受到的教育,开始成为布衣平民的事业。身为教育家的孔子,对于财富和人口[RenKou]增殖的见解也与那些急功近利的统治者们不同。他说:“我听说过: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必着急财富不多,只须着急财富不均;不必着急人民[RenMin]太少,只须着急境内不安。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论语·季氏篇》)

  ●战国时期[ShiQi]的主流人口[RenKou]思想[SiXiang],可大体归结为“广土众民”;孟子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SiXiang],深刻地影响到后世人们[RenMen]的婚姻观和生育意愿

  战国时期[ShiQi],中国[ZhongGuo]人口[RenKou]有了空前的增长。与此相适应的是严密的户籍管理,尤其是被称为“上计”的统计制度在此期间开始形成。战国时期[ShiQi]的主流人口[RenKou]思想[SiXiang],可大体归结为对“广土众民”的追求。一些政治家、思想[SiXiang]家提出“徕民”的各种主张,以加强对人力资源的争夺,其中以秦国的商鞅最为突出。商鞅提出:地方狭小而人民[RenMin]众多的,叫“民胜其地”,务必开垦荒地;地方广大而人民[RenMin]稀少的,叫“地胜其民”,必须招徕人口[RenKou]。《管子》则提出“三满”的命题:拥有广大土地而不加以开发利用,叫做“土满”;拥有众多人口[RenKou]而不能加以治理,叫做“人满”;拥有强大武装而不知道止息,叫做“武满”。如果听任“三满”的状况持续下去,国家就不成其为国家了。这是后世“人满”之说的源头。

  战国之时,一方面是各大国的争城争地,杀人盈野盈城;另一方面是古老的氏族封建制的消亡——大批邦国被灭,无数世家绝禄。激烈的社会变革的现实使人们[RenMen]认识到: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他们的流风余韵最多五世就断绝了。孟子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反映了当时的人们[RenMen]对家族是否有“后”,也即是否有男性后代这一问题的关注。在孟子看来,一切“孝”的行为,都应以繁衍后代、子孙众多为首要前提;从不绝子嗣这个大前提出发,私自娶妻也变得无可非议了。他的这一思想[SiXiang]深刻地影响到后世人们[RenMen]的婚姻观和生育意愿。

  ●汉代人口[RenKou]观中,贾谊的“民本”思想[SiXiang]极为突出,他的结论是:人民[RenMin]是“万世之本”,决不可轻忽欺凌

  秦汉以降,中国[ZhongGuo]进入了大一统王朝相继更替的发展时期[ShiQi],春秋战国时代[ShiDai]业已形成的传统[ChuanTong]人口[RenKou]观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ShiQi]中也有着一些新的发展变化。

  汉代的人口[RenKou]观中,贾谊的“民本”思想[SiXiang]是极为突出的。贾谊所生活的文帝时期[ShiQi],上距汉兴还不到四十年,对秦亡的教训记忆犹新。他大声疾呼:“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不忘记以往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行事的借鉴),并写下了《过秦》等政论性文章。他竭力倡导“民本”的思想[SiXiang],指出:人民[RenMin]虽然低贱却不可以怠慢,虽然愚笨却不可以欺凌。自古至今,凡是与民为敌的,人民[RenMin]或迟或早终将战胜他。他的结论是:人民[RenMin]是“万世之本”,决不可轻忽欺凌。

  社会上,一些探讨养生与治病以及论述人之身体素质之类的论著也在汉代应时而生。大约最后成书于秦汉之间的《黄帝内经》,全面系统地探讨了人之生长发育以及疾病的机理,是中国[ZhongGuo]传统[ChuanTong]医学的经典之作。贾谊在其所撰的《新书》中甚至专门列有《胎教篇》,阐述怀孕的母亲通过自己的行为对子女进行先天教育的重要意义。在西汉后期,已有人公开对早婚习俗提出质疑。宣帝时的谏臣王吉即认为:夫妇是人伦的大纲,人之寿命的长短也由此决定。世俗嫁娶太早,还不懂得如何做父母就已经有了孩子,教育感化不明,所以人民[RenMin]往往早夭。

  ●东汉末年,荀悦提出“民寡则用易足,土广则物易生”的思想[SiXiang];唐初王梵志竭力主张少生少养,以防“人满”之患

  生活在东汉末年的荀悦,亲身经历了黄巾起义的动乱和战后的萧条,由此得出了“古者人民[RenMin]盛矣,今也至寡”的印象。但他认为: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因为“民寡则用易足,土广则物易生”。曾先后在南朝梁、北齐、北周和隋任职的颜之推,在成于隋初的《颜氏家训》一书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子弟讲述立身、治家、处世的道理。他深切体会到南北自然条件的差异对人的素质的影响,认为“九州之人,言语不同”,必须正音、正字,才有利于国家统一思想[SiXiang]交流。他主张实行胎教,没有条件的,至少也要从婴儿期教起。他反对溺女婴,可又对当时北朝妇女行动不受束缚,甚至交结官府等等看不惯,主张妇女只可任家务,不可持家政,更不可参加社会活动。《颜氏家训》被认为是传统[ChuanTong]家训的楷模,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唐初,曾任太史令的傅奕对“数盈十万”的寺院僧尼“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深恶痛绝,主张让这些僧尼还俗婚配,以使国家一下子就可多出十余万户人家来“产育男女”,这样既有利于人口[RenKou]的增殖,也有利于朝廷兵源的扩大。但另一位初唐人士王梵志却认为,如果听任人口[RenKou]增长,就会造成“人满”之患,因此竭力主张少生少养。在初唐人口[RenKou]水平还十分低下的情况下,王梵志的观点确实是很“另类”的了。

  ●宋代重视加强人口[RenKou]管理,教育家、思想[SiXiang]家李觏赞成“限田”,并要求取缔那些“冗者”,尤其是取缔僧尼道士

  作为对人口[RenKou]管理方面的一个补偿,保甲制度于宋代兴起并逐步得到发展完善。而从人口[RenKou]统计的角度看,成丁之由男女兼指发展为专指男子,成丁的统计由男女兼备而演变为只统计男丁,也是始于宋代。北宋教育家、思想[SiXiang]家李觏认为:四民之外的“冗者”,也即大量无职业或从事不正当职业的过剩人口[RenKou]以及过量的工商人口[RenKou]的存在,造成了平民生计的艰难;而究其原因又是土地兼并使然。因此,他赞成“限田”,并要求取缔那些“冗者”,尤其是取缔僧尼道士。

  值得注意的是,自宋代起婚龄较前代已有上升的趋势。北宋还依唐开元令,规定“男年十五岁,女年十三岁,听嫁娶”;到了南宋嘉定年间已改为男年十六,女年十四。而实际婚龄,男多在二十岁左右,女多在十五到十九岁之间。

  ●明代末年,人们[RenMen]对“人满”之患有了较多的思考和忧虑;到了清代,传统[ChuanTong]时代[ShiDai]的“多子多福”观念遭到了颠覆

  明代末年,人们[RenMen]则对“人满”之患有了较多的思考和忧虑。文学家冯梦龙说:如果每对夫妇总是生一男一女,永远没有增减,可以长久维持下去;倘若生二男二女,每一代就加一倍,只增不减,如何来养活他们?科学家徐光启根据宗室贵族人口[RenKou]的增长为依据,得出结论:所谓古代人民[RenMin]多,后世人民[RenMin]少是没有根据的。人的增长率,大抵每三十年增加一倍。如果没有大的战争,决不可能减少。

  清代乾隆末年,已届耄耋之年的乾隆帝在一份上谕中表达了他对人口[RenKou]增长太多的忧虑:国家承蒙上天的眷佑,一百多年来太平无事,但人口[RenKou]也比往昔多了十余倍。以一人耕种而供十多人食用,生产的粮食已不可能像从前那样充裕了,再加上庐舍所占土地也在成倍增长,从事生产的人手少,消费粮食的人口[RenKou]多,这与百姓的生计很有关系。倘若再因年成好,随意浪费粮食,民情游惰,田亩荒芜,势必有粮食不够吃,而经济窘迫的那一天。朕对此十分忧虑!

  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洪亮吉也明确提出了关于人口[RenKou]增长带来危险的警告:治平的时间长了,天地不能不生人,而天地所以用来养人的资源是有限的;治平的时间长了,国家也不能不让人出生,而政府为人民[RenMin]所能采取的手段也是十分有限的。一人居住的地方,让十个人来住就已不够了,何况让百人来居住呢!一人的食物让十个人来吃也已不够了,何况让百人来吃呢!

  活跃于道光年间的龚自珍、魏源等人,对中国[ZhongGuo]之“生齿日益繁,气象日益隘”极为焦虑,对可能到来的大动乱也十分敏感。除“平均”之类古已有之的主张外,他们还主张对社会上大量存在的“不士、不农、不工、不商”的游惰人口[RenKou]实行自愿或强制性的迁徙。

  曾亲眼目睹太平天国占领南京的文人汪士铎,把太平天国革命爆发的原因直截了当地归结为中国[ZhongGuo]的“人多”,并提出了一系列超越甚至违背情理的减少人口[RenKou]的措施。他的中心论点是:“世乱之由:人多(女人多,故人多)。人多则穷(地不足养)。”因为“世上女人多,世乱之由也”,他所提出的减少人口[RenKou]的措施中,除了对“乱民”的屠杀政策外,更多的是针对妇女的,如推广溺女之法,施送断胎冷药,严再嫁之律,立童贞女院,等等。中国[ZhongGuo]传统[ChuanTong]时代[ShiDai]的人口[RenKou]观至此遭到了颠覆,终于发生了从“人多为福”到“人多则穷”的转变。

  (作者为中国[ZhongGuo]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