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国家记忆 > 中国记忆 >
抗美援朝亲历者忆:就地宿营 坨牛粪当枕头--中国年鉴网(2)
?
被炮弹[PaoDan]炸伤耳朵
1951年冬季的一个夜晚,王路所在的部队[BuDui]接到支前运输任务。根据安排,当时在机关宣教股担任宣传员的他,和战友张碌丁合扛一袋50多公斤的大米送往前沿阵地。
机关离前沿阵地约20华里。途中,有不少山路,还要经过三片开阔的平地。这三片平地,也是敌炮封锁线。
在这里,敌人[DiRen]常常将炮弹[PaoDan]无规律地发射过来。然而,炮弹[PaoDan]何时会打过,却叫人无法捉摸。
“凡是听到‘呜’的一声,不必惊慌;但如果听到‘嗤’声,麻烦就大了,炮弹[PaoDan]很可能就落在你身边。”临行前,多次参加支前运输行动的张碌丁凭着自己[ZiJi]的经验,提醒王路。
晚上10时许,支前运输部队[BuDui]正式出发。王路和张碌丁马不停蹄地翻山越岭,终于来到第一道封锁线前。
本来,听了张碌丁的经验介绍,王路已放心许多。但看到眼前的土地上早已弹坑垒垒,仍不禁紧张起来[QiLai],心想,不知道这里已夺去多少战士的生命。
然而,两人顾不得多想,铆足了劲往前冲。庆幸的是,敌人[DiRen]毫无目标的阻击,并没有伤害到他俩。不久,他们就来到第三道封锁线上。
此时,王路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但一想到肩上扛的是战友们的救命粮,就不顾一切地往前冲。突然,听到“嗤”的一声,王路心里立即紧张起来[QiLai]。
几乎是在炮弹[PaoDan]爆炸声响起的同时,王路感到有一只手将他拉倒在地,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身边“轰”的一声巨响,炮弹[PaoDan]爆炸了。定睛一看,王路发现,就在离左手两米左右的地方,一个弹坑正冒着滚滚浓烟。
“我还活着。”慌张之下,王路使劲掐自己[ZiJi]的左手,尽管有些麻木,但仍然能感到疼痛。这下,他才放心,自己[ZiJi]还活着,不禁大声向张碌丁喊了起来[QiLai]。
只是,王路感到,耳朵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由不得多想,他“腾”地站了起来[QiLai],扛起麻袋,往前冲去。凌晨4点多,他终于和张碌丁一起将大米扛到前沿阵地。
打那以后,王路被确诊为三等残疾:炮弹[PaoDan]炸伤了他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