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国家记忆 > 中国记忆 >

纪晓岚一生未得重用 因乾隆嫌其“貌丑”?--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3)

  

  纪晓岚[JiXiaoLan]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乾隆[QianLong]三十三年(1768年),因给亲家卢见曾通风报信而卷入盐政亏空案。和珅抓住时机给了他最致命的打击,他被发配到新疆乌鲁木齐。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大儿子病亡,爱妾郭彩符也撒手人寰,家破人亡。但纪晓岚[JiXiaoLan]依然坚定地从悲痛中走了出来,两年后他又回到朝堂。

  纪晓岚[JiXiaoLan]一生做过翰林院编修、日讲起居注官、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总理中书科事务、兵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官,诰受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兼文渊阁直阁事,赐紫禁城内骑马。

  纪晓岚[JiXiaoLan]具有阿Q般自我安慰的本领,表现为豁达开朗和幽默乐观。清代笔记中提到纪晓岚[JiXiaoLan]记载最多的就是他的诙谐。牛应之《雨窗消意录》说:“纪文达公昀,喜诙谐,朝士多遭侮弄。”钱泳在《履园丛话》中也记载:“献县纪相国善谐谑,人人共知。”纪晓岚[JiXiaoLan]这种豁达向上的心态,使他在遭受到各种打击中能及时愈合自己[ZiJi]的伤口,积极面对。

  纪晓岚[JiXiaoLan]在69岁那年自题一首挽联如下:“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把自己[ZiJi]比作在官场[GuanChang]中起落浮沉的鸥鸟;又说自己[ZiJi]如生死书中的蠹鱼。这其中表达了他对自身命运的喟叹,也包含了对自己[ZiJi]一生的认识,这也是他毕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从这一自挽联中也可以看出纪晓岚[JiXiaoLan]对官场[GuanChang]的厌倦之情,久在官场[GuanChang]浮沉的纪晓岚[JiXiaoLan]并没有体会到多少飞黄腾达的快感,他虽然修炼成了超然世外的态度,可称得上是看破红尘,但他的内心更多的时候是充满孤独、凄苦的感叹。

  纪晓岚[JiXiaoLan]也并非一味地糟蹋自己[ZiJi]的人格,他也有一个知识分子的气节。有史料记载,和珅发达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投靠,纪晓岚[JiXiaoLan]作为一个文人,不依附和珅去谋求高位,这本身就很难得。据朝鲜使臣徐有闻所见,当时朝中只有刘墉、纪晓岚[JiXiaoLan]、朱珪等人始终不依附和珅。纪晓岚[JiXiaoLan]在官场[GuanChang]上沉浮了半个世纪,夹缝中走钢丝,以老道的处世经验保全自己[ZiJi]求生存,从这一点说纪晓岚[JiXiaoLan]是一个成功的世俗人物,是“大隐隐于朝”的典范。

  嘉庆十年(1805年),82岁的纪晓岚[JiXiaoLan]死于京城,历雍正、乾隆[QianLong]、嘉庆三朝。嘉庆皇帝御赐碑文有“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之句,故谥号“文达”,这是对他文学才能的最高认可。另外还有“满清第一才子”、“风流才子”、“幽默大师”和“一代通儒”等称号,每个称号后面都为后世留下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我们不能要求纪晓岚[JiXiaoLan]也去效仿陶渊明那样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或者去学李太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就是历史的多元性,人性的多元性。从另一方面说,司马迁受辱乃有《史记》;纪晓岚[JiXiaoLan]忍辱负重才有《四库全书[SiKuQuanShu]》。

  “纪晓岚[JiXiaoLan]做不成乾隆[QianLong]的宠信之臣、重用之臣,充其量不过是皇帝养起来的一个文学词臣而已。”每每看到纪晓岚[JiXiaoLan]的故事,就想说一句:“悲哉,纪晓岚[JiXiaoLan]。”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图网 中国国情网 中国年鉴网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