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国家记忆 > 中国记忆 >

纪晓岚一生未得重用 因乾隆嫌其“貌丑”?--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

  

  乾隆[QianLong]皇帝让纪晓岚[JiXiaoLan]总纂《四库全书[SiKuQuanShu]》,只是为了给自己[ZiJi]多抹点脂粉,为自己[ZiJi]的“文治武功”多弄些噱头。让纪晓岚[JiXiaoLan]当总纂,这是因为纪晓岚[JiXiaoLan]在这方面确实有他人无可比拟的才气,乾隆[QianLong]认为他只能做一些这类的工作,而并不是把他当成独当一面的重臣。总纂《四库全书[SiKuQuanShu]》时纪晓岚[JiXiaoLan]五十岁,他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以自己[ZiJi]博大精深的学识、惊人的意志力,对保存和整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纪晓岚[JiXiaoLan]在《四库全书[SiKuQuanShu]》上经营十三年,亲自撰写了《四库全书[SiKuQuanShu]总目提要》,还编写了《四库全书[SiKuQuanShu]简明目录》,他一生的荣耀和辉煌在此达到了顶点。

  在纂修《四库全书[SiKuQuanShu]》的过程中,纪晓岚[JiXiaoLan]和许多同僚都饱尝了文字所带来的窘迫、艰辛甚至家破身亡,后人很难从其中看到“爬格子”的那种愉悦。总纂纪晓岚[JiXiaoLan]、陆锡熊和总校陆费墀等人都因差错而多次遭到乾隆[QianLong]的呵斥、交部议处、罚赔等处分。最后,总纂陆锡熊在前往盛京校书途中,连吓带冻一命呜呼;总校对陆费墀因无力负担修改费用而被革职,郁郁而终,死后仍被抄没房产祖业。纪晓岚[JiXiaoLan]也多次受到训斥和处罚,在乾隆[QianLong]四十五年(1780年)《四库全书[SiKuQuanShu]》复校完成后,又发现许多讹误,乾隆[QianLong]又“令纪、陆两人一体分赔”。同僚和自己[ZiJi]的亲身遭遇带给纪晓岚[JiXiaoLan]更深的感触,也使他真切认识到自身所处环境的险恶。纪晓岚[JiXiaoLan]腾达始于笔砚,以文字走上仕途,在他所生活的乾隆[QianLong]朝也正是“文字狱”达到顶峰的时期,这也一定使纪晓岚[JiXiaoLan]噩梦缠身。

  纪晓岚[JiXiaoLan]为后世留下一本《阅微草堂笔记》。这部笔记流传甚广,鲁迅说此书“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孙犁认为这部笔记“与《聊斋志异》是异曲同工的两大绝调。”纪晓岚[JiXiaoLan]之所以也写了这样一本笔记,实是无可奈何之举,他目睹了太多的人由文字而丢了自己[ZiJi]的脑袋。这本书完成时,他不无遗憾地吟咏到,“平生心力作消磨,纸上烟云过眼多。拟筑书仓今老矣,只因说鬼似东坡。”以纪晓岚[JiXiaoLan]的渊博博闻,著书立说应是举手之劳。可是好多的话好多的事,不是不可写,实是不敢写。除了这本《阅微草堂笔记》,我们没能看到纪晓岚[JiXiaoLan]传承下来的更多文字,这对后人来说绝对是一种遗憾。“瑟缩不敢著一语”,反映了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生存状况和心态。

  晚年的纪晓岚[JiXiaoLan],常以弈道为喻,言其心志,他起了一个别致的号“观弈道人”,他在下棋时从中体悟官场[GuanChang]、世道、人心。纪晓岚[JiXiaoLan]久居官场[GuanChang],能够在官场[GuanChang]之中左右逢源,肯定有他的为官之道。他追随乾隆[QianLong]吟诗作对,阿谀奉承之作居多,也可见其为人“世故”的一面;再者他为官是各不得罪,尽量保持中立的身份,从来不去意气用事赌气要强,这也是纪晓岚[JiXiaoLan]从官场[GuanChang]摸爬滚打多年积累出来的经验。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图网 中国国情网 中国年鉴网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