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国家记忆 > 中国记忆 >
毛泽东1976年除夕夜: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中国年鉴网(6)
1976年:最后一个[YiGe]没有亲人在身边的除夕夜
1976年的春节[ChunJie],无论是气温还是现实都让人感到不寒而栗。那个寒冷的冬夜,天空星光暗淡,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MaoZeDong]住处外面一片昏暗,只有那一排整齐的路灯闪着微弱的亮光。家家团圆之夜,毛泽东[MaoZeDong]身边没有客人,更没有亲人,只有身边几个工作人员陪伴着他,度过生命中最后一个[YiGe]春节[ChunJie]。
毛泽东[MaoZeDong]晚年的生活秘书张玉凤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颇为黯然神伤。“年夜饭是我一勺一勺喂的。此时的毛泽东[MaoZeDong]不仅失去了‘饭来伸手’之力,就是‘饭来张口’也十分困难了。他在这天依然像往常一样在病榻上侧卧着吃了几口他历来喜欢吃的武昌鱼和一点米饭。这就是他的最后一次年夜饭。”
“饭后,我们[WoMen]把他搀扶下床,送到客厅。他坐下后,头靠在沙发上休息,静静地坐在那里。入夜时隐隐约约听见远处的鞭炮声,他看着眼前日夜陪伴他的几个工作人员。远处的鞭炮声使他想起了往年燃放鞭炮的情景。他用低哑的声音对我说:‘放点爆竹吧。你们[NiMen]这些年轻人也该过过节。’就这样我通知了正在值班室的其他几名工作人员。他们[TaMen]准备好了几挂鞭炮在房外燃放了一会儿。此刻的毛泽东[MaoZeDong]听着这爆竹声,在他那瘦弱、松弛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MaoZeDong]与世长辞,一代伟人就此退出政治舞台,留给后人无尽感慨。毛泽东[MaoZeDong]病危期间,由于江青的阻止,就连李敏等人也不能到中南海去看望父亲,直到最后时刻,华国锋才派人找到李敏。弥留之际,毛泽东[MaoZeDong]已不能讲话,直流眼泪,还拉着李敏的手画一个[YiGe]圆圈。他是在怀念李敏的妈妈贺子珍,贺子珍的小名就叫桂圆。此情此境,人何以堪!
链接:1945年春节[ChunJie],毛泽东[MaoZeDong]脱帽敬礼赔不是
在延安时期,八路军的通讯广播归三局管,三局许多干部战士[ZhanShi]是大后方或敌占区来的知识青年。在整风审干运动中,他们[TaMen]中不少人被错打成了混进来的特务。后来虽然作了甄别平反,但有些人仍然背着思想包袱。1945年春节[ChunJie],毛泽东[MaoZeDong]请三局的干部战士[ZhanShi]到枣园,对大家说:“三局同志今天到这里来给我拜年,现在我给你们[NiMen]拜年,你们[NiMen]辛苦了。”说到不少人在运动中受委屈的事,毛泽东[MaoZeDong]摘下帽子,恭恭敬敬地给大家鞠躬,然后风趣地说:“现在我把帽子拿下来了,赔一个[YiGe]不是,敬一个[YiGe]礼,那么受委屈的同志你们[NiMen]怎么办,你应该还一个[YiGe]礼吧?你不还礼,我这个帽子就只好老拿在手里……”看到这情景下面很多人都憋不住委屈而嚎啕大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