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国家记忆 > 中国记忆 >

康有为还不够格 戊戌变法的领袖究竟是谁?--国家年鉴(2)

  

  但是,康有为[KangYouWei]是发动变法[BianFa]的人,当自有他的贡献。这话也不错。只是,这贡献一直被夸大。研究戊戌[WuXu]变法[BianFa]的专家茅海建就指出康有为[KangYouWei]自编年谱颇多编造,要读它“须得处处小心”。一个人的自编年谱使后世学者这样看待,真是难堪。后来有研究者说,就是当时在革新派里或者在守旧派里,康有为[KangYouWei]的理论影响也都极有限。他的学术地位、声望、修养都难胜任学界领袖[LingXiu]的地位。

  那么,在如此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里,总该有一位领导者或领袖[LingXiu]吧?在戊戌[WuXu]变法[BianFa]中,他该是谁呢?以前人们甚至把戊戌[WuXu]变法[BianFa]称为“康梁变法[BianFa]”,现在被否定了。谁该是领袖[LingXiu]?翁同龢?他在变法[BianFa]一开始就被革职返乡了。谭嗣同?地位和实力都不够。好像变法[BianFa]派里就没人了。这不合情理。最近读余音著《百年黄昏》,这是一本关于戊戌[WuXu]变法[BianFa]的专著。此书写得深入浅出,极为有趣。但资料很多,每有说,必引证。当然也不是说此著就是权威定论。这书里有一章题为《究竟谁是变法[BianFa]的领袖[LingXiu]》,反掉康、梁以后,说“光绪才是唯一真正的领袖[LingXiu]”。其理由是:有变法[BianFa]的思想基础,不愿做亡国之君;具有一套变法[BianFa]理论,干起来不守成规;有变法[BianFa]的魄力和决心,敢于大干。建立了京师大学堂,就是以后的北京大学,此即是大大一件成就。当然,他缺少执政的能力,没有相应的势力和人才,而且有些乱干,比如诏书一日下达几十种,弄得上下乱哄哄。而以慈禧为首的反对派则有真刀真枪和权势。所以光绪很快失败了。我想,以如此无力的领袖[LingXiu]来领导一次变法[BianFa],也只能如此,否则,轻易成功了,倒是怪事。学者杨天石论文集《晚清史事》中有一文《翁同龢罢官问题考察》,其结论是“罢免翁同龢出于光绪皇帝本意”。因为后来的翁同龢屡次与光绪帝意见相左,且与之对抗,光绪就不能容忍,按说,翁是光绪的师傅,也是铁杆支持者。但是在变法[BianFa]问题上相左,就不能容忍。杨天石引的这一则材料是张謇的儿子张孝若说的,张謇是翁的弟子,回乡后仍多联系,所言应当是比较可靠。平常我们都以为处理翁同龢是慈禧所逼,或是故意做给慈禧看的让步之举。其实不是。这也证明:缺少经验和实力的光绪皇帝是这次夭折变法[BianFa]的真正领袖[LingXiu]。余音这本《百年黄昏》的副题是“回到戊戌[WuXu]变法[BianFa]历史现场”,我想,也许我们看到了那个“现场”。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图网 中国国情网 中国年鉴网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