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国史在线 > 单位修史 >

中国戏剧家协会

  

 

中国戏剧家协会

 

 

  
小百花越剧团新版《梁祝》

中国戏剧家协会,成立于1949年7月24日,原名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1953年更名为中国戏剧家协会,是由全国各民族戏剧家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戏剧家和戏剧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中国戏剧家协会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

 

 

 

 

 

简介

  中国戏剧家自愿结合的群众团体。原名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1949年7月24日成立。1953年更名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址设在北京,在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各个省、市、自治区都设有分会。至1987年底,中国戏剧家协会的会员有7000余人,他们来自260多个剧种的近2000多个职业剧团,均为中国戏剧活动中有一定成就的剧作家导演演员、舞台美术家、戏剧音乐家、戏剧评论家、戏剧教育家以及戏剧领导人、活动家。 戏剧家协会每5年举行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协会理事,从理事中推选出常务理事、主席、副主席,作为它的常设领导机构,决定协会的方针大计。主席、副主席委托书记处或秘书长处理协会的日常工作。
 
  戏剧家协会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积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题材、体裁、形式、风格多样化发展与自由竞赛,促进戏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戏剧家协会成立于1949年7月24日,原名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1953年更名为中国戏剧家协会,是由全国各民族戏剧家组成的人民团体。中国戏剧家协会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
 
  至2008年,中国戏剧家协会的注册会员有10364人,均为中国戏剧界有一定成就的剧作家、导演、演员、舞台美术家、戏剧音乐家、戏剧理论家、戏剧评论家、戏剧教育家、戏剧管理家以及戏剧界的领导人等;团体会员33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剧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剧协,中国石油剧协)。
 
  六十多年来,中国戏剧家协会团结全国各民族戏剧艺术家,积极举办全国性的戏剧活动和评奖,努力推动戏剧创作,发现和培养优秀戏剧人才,组织学术理论研讨,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编辑出版戏剧刊物和书籍,为戏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戏剧家协会举办的戏剧活动主要有中国戏剧节、中国校园戏剧节、BeSeTo(中韩日)戏剧节、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全国戏剧小品大赛等。
 
  中国戏剧家协会设有全国性奖项中国戏剧奖,含梅花表演奖、曹禺剧本奖、优秀剧目奖、小戏小品奖、校园戏剧奖、理论评论奖等6个子项,两年一评;2005年成立“梅花奖艺术团”,其演出活动深受观众欢迎。 中国戏剧家协会积极开展对外戏剧文化交流活动,已同世界二十多个国家的戏剧界建立了友好关系。1981年,中国剧协加入国际剧协,成立了国际剧协中国中心。1999年国际剧协亚太中心在韩国首尔成立,中国剧协成为会员国之一。1994年,中、韩、日戏剧工作者共同创建了BeSeTo(中韩日)戏剧节,自1994年在韩国首尔举办第一届始,按韩国、日本、中国的顺序轮流在三国举办。2001年以来,中国戏剧家协会组织《霸王别姬》、《无常·女吊》、《人模狗样》、《目连救母》等剧参加埃及开罗国际实验戏剧节、伊朗国际戏剧节、印度国际戏剧节等,均获得奖项,为中国戏剧赢得了荣誉。
 
  中国戏剧家协会简称中国剧协,历任主席为田汉、曹禺、李默然,现任名誉主席李默然,主席尚长荣,副主席董伟,王晓鹰、白淑贤、刘长瑜、李维康、茅威涛、孟冰、韩再芬、裴艳玲、魏明伦、濮存昕、瞿弦和,秘书长季国平,副秘书长刘卫红、张小果。 中国戏剧家协会办事机构有办公室、组织联络部、对外联络部、理论研究室、机关党委办公室、人事处、老干部处等职能部门及《中国戏剧》杂志社、《剧本》杂志社、《中国戏剧年鉴》杂志社、机关服务中心、中国戏剧出版社等事业单位。
 

主要任务

  1、促进戏剧创作的繁荣;
 
  2、活跃理论批评工作;
 
  3、组织联系戏剧院团和专业社团进行戏剧艺术的各项专业活动;
 
  4、加强戏剧工作者的学习和团结,关心戏剧家的福利,维护戏剧家的正当权益;
 
  5、编辑出版各种戏剧书籍和刊物;
 
  6、加强对国外的戏剧文化交流活动。
 

中国戏剧奖

  中国戏剧家协会设有全国性奖项中国戏剧奖,含梅花表演奖、曹禺剧本奖、优秀剧目奖、小戏小品奖、校园戏剧奖、理论评论奖等6个子项,两年一评。组委会为评奖活动的领导
  

机构,由中国文联和中国剧协等有关方面的领导组成,主持并领导每届的评奖与颁奖活动。

梅花表演奖

  表彰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参评演员年龄不超过45周岁,每届评选名额为20名;已获梅花奖的演员且年龄未超过55周岁,有新剧目、新创造,可以再次参评梅花奖(简称“二度梅”),名额为2名;已获得“二度梅”且年龄不超过65周岁,并创作演出有较大影响的新剧目、在表演艺术上形成独特风格的演员,可申报参评“表演大奖”,为非常设奖项,每次评选1名。

曹禺剧本奖

  奖励优秀戏剧作品、培养优秀剧作家;参评剧本为舞台剧的底本,样式限制为戏曲话剧歌剧音乐剧儿童剧滑稽戏。剧本奖获奖名额8个。

优秀剧目奖

  旨在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剧目,在两年一届的中国戏剧节期间评选。每届参演剧目为25台左右,设优秀剧目奖10个,优秀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美奖10个。 九.小戏小品奖:鼓励贴近生活和群众的小型剧目的发展与创新,参评剧目为小型戏曲和戏剧小品(包括话剧小品、戏曲小品、小滑稽戏、哑剧小品、歌舞剧小品、音乐剧小品、儿童剧小品等),小戏、小品各设优秀剧目奖10个,优秀编剧、导演、表演奖6个。

校园戏剧奖

  旨在发挥戏剧在大学生和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生动载体功能和潜移默化作用,培养戏剧新人。参演剧目为校园新创戏剧剧目和学生演出的古今中外经典剧目,每届参演剧目30台左右,分专业和业余两类,设优秀剧目奖10个,优秀编剧、导演、表演奖6个。

理论评论奖

  旨在加强戏剧理论评论建设,发挥理论评论的正确导向作用,提高戏剧理论评论质量,提倡良好的评论风气,推动戏剧的创作和繁荣。设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
 

历任领导

  历任主席为田汉曹禺李默然,现任名誉主席李默然,主席尚长荣,驻会副主席董伟,副主席(按姓氏笔画排序)王晓鹰、白淑贤、刘长瑜、李维康、茅威涛、孟冰、韩再芬、裴艳玲、魏明伦、濮存昕瞿弦和,秘书长季国平。
 

主办杂志

  现代戏剧文学期刊,月刊。《剧本》月刊社编辑,现任主编于雁军,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宗旨是发表优秀剧本,总结创作经验,培养青年作家,繁荣戏剧创作。《剧本》月刊,1952年1月创刊于北京,初期为中央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局和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现中国戏剧家协会)编辑。近年来发表了《秋收霹雳》(赵寰执笔)、《大风歌》(陈白尘)、《陈毅出山》(丁一三)、《报春花》(崔德志》、《神州风雷》(赵寰、金敬迈执笔)、《陈毅市长》(沙叶新)等剧作。
 

国际交流

  中国戏剧家协会积极开展对外戏剧文化交流活动,已同世界二十多个国家的戏剧界建立了友好关系。1981年,中国剧协加入国际剧协,成立了国际剧协中国中心。1999年国际剧协亚太中心在韩国首尔成立,中国剧协成为会员国之一。1994年,中、韩、日戏剧工作者共同创建了BeSeTo(中韩日)戏剧节,自1994年在韩国首尔举办第一届始,按韩国、日本、中国的顺序轮流在三国举办。2003年中国戏剧家协会设立中日戏剧友谊奖。2001年以来,中国戏剧家协会组织《霸王别姬》、《无常~女吊》、《人模狗样》、《目连救母》等剧参加埃及“开罗国际实验戏剧节”和伊朗国际戏剧节,均获得奖项,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