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乔安山细数“离开雷锋的日子”--中国年鉴

  

  一个闷热的下午,记者在辽宁省抚顺市乔安山简单整洁的家中,听这位71岁的老人细数“离开雷锋的日子”。

  从工友到战友 那个叫“雷锋”的好朋友

  许多人知道乔安山是雷锋的“战友”,而在参军入伍以前,他们就是同住一起的“工友”。

  乔安山说,他在1959年的时候就认识雷锋并成为朋友。那时雷锋从湖南被招工到鞍钢,在弓长岭铁矿焦化厂工作,自己在炼铁二厂工作。因为同住一处单身宿舍,他们结识。“雷锋原名叫雷振兴,当工人的时候他希望自己做工业先锋就给自己改了名字叫雷锋。”

  在乔安山的眼里,“个子不高”的雷锋总是乐呵呵的,那时识字的人不多,雷锋就自己买来信封、信纸,工休的时候主动承担起帮工友们写家信的任务。

  1959年底的一天,雷锋问乔安山想不想去当兵,乔安山说还没想好。雷锋说他已经报名了,于是乔安山说了一句“行”。就这样,他们从工友又成为了战友。

  1961年下半年,已经当上班长的雷锋向组织申请,要求将乔安山调到自己班里。他的这个要求得到批准,每次出车时都是他们两个人一台车。

  乔安山说:“我和雷锋一起工作战斗了将近4年。工友、战友、好朋友,这就是我们别样的情谊。”

  敞开心扉 从《离开雷锋的日子》开始

  “原来我很少和别人讲雷锋的事情,心里还是有个解不开的结,也不喜欢接受记者的采访,觉得自己能尽自己的能力踏踏实实做点什么,对老班长就是最大的告慰。1996年的时候,听说有人在写剧本而且要把老班长的故事拍成电影。”说这些话的时候,乔安山眼睛一直盯着窗外。

  之后,导演雷献禾、康宁,编剧王兴东,扮演乔安山的演员刘佩琦多次到老乔家和老人聊天、体验生活。编剧王兴东跟老乔说:“您是雷锋的战友,您熟悉雷锋,您不但有自己学习雷锋的责任,还有向大家宣传雷锋的责任。您是当过兵的人,为什么做了好事没有勇气站出来?您是雷锋的战友,为什么不勇敢地宣传雷锋精神?您一个人默默地做好事,能做多少?您就是带领全家人都去做好事又能做多少?如果您站出来,现身说法宣传雷锋,让全社会的人都学雷锋做雷锋,那是多大的力量呀?”

  “想想也是,这些年,我在家里教育孩子要学雷锋,可是孩子们还有那么多的糊涂认识,更何况那些根本不知道雷锋是谁的孩子们呢。”乔安山认真地说。

  “王编剧告诉我说,像我这样熟悉雷锋的人最应该站出来说两句,把雷锋的真实故事讲给大家听。正是他的这句话打动了我,我才答应向他说出所有的经过。直到现在,每当提起王编剧,我老伴还不住地夸他,说他真是个好人,把老班长的事儿宣传得这么好。”老乔的老伴张淑芹在旁边不住地点头。

  “只要有人听 我就把老班长的故事讲下去”

  经过40多天的奋战,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在1997年与观众见面。电影上映之后,乔安山跟随电影的放映路线到各地做宣传,那段时间也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路上度过的。三个多月的时间,60多个城市,近百场报告,乔安山的心和老班长越贴越近。

  “每到一地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人们几乎都抱着同样的感情,他们喜欢雷锋、怀念雷锋、呼唤雷锋。雷锋似乎唤起了整个国家的记忆,大家争相传颂着雷锋。看到这些,我真替班长感到高兴。每次从外地回到东北,我都会跑到雷锋的墓前向他汇报这一段的经历,向他讲述自己在各地受欢迎的情况。”说到这里,乔安山的眼角泛出了泪光。

  雷锋就活了22岁,离开快50年了,现在每每说起雷锋的名字,还是那么清晰那么亲切。乔安山说,如今有那么多关于雷锋的电影、电视剧、话剧、书籍,说明我们需要他的精神。做好人、做好事的传统美德是永恒的。

  “都快50年了,从小伙儿变成老头子了。要是老班长还在,我们现在可能坐在矿山老家喝茶呢。”乔安山说。

  说到矿山,乔安山欣慰地说:“郭明义也是我们矿山的,我们有缘分啊。30多年郭明义也是默默做好事,他比雷锋还不容易呢。有这么多雷锋一样的好人出现,他的精神就能传承下去。”

  “我没什么文化,人们说的雷锋精神就是大爱、博爱和奉献。对老百姓好的事情,谁都可以做,谁都可以学。只要有人愿意听,不忘记雷锋,需要他的精神,我就会把老班长的故事讲下去。”乔安山激动地说。(李克瑶)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