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西夏学:国际显学 仍有隐忧--国家年鉴

  

    西夏[XiXia]学,曾有过一段从衰落到重生的多舛经历。

    1972年1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视察中国历史博物馆时看到西夏[XiXia]文献,关切地问:现在懂西夏[XiXia]文的有多少人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答:只有两三位老人了。周总理马上指示:一定要有人学习、研究[YanJiu]这种文字,绝不能让它失传。

    西夏[XiXia],是如何神秘消失的西夏[XiXia]学,何以到了乏人问津的地步

    西夏[XiXia]学何以成为“绝学”

    西夏[XiXia],先后与北宋、南宋、辽、金鼎足而立,曾经创造辉煌的文明。但自公元1227年遭到蒙古铁蹄的践踏之后,便神秘地消失了。渐渐地,人们对西夏[XiXia]的了解越来越少。

    但是,历史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在北京居庸关,有用汉白玉砌成的精美云台,上面有元末顺帝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用6种文字刻写的《造塔功德记》。其中汉、梵、藏、八思巴、回鹘5种文字很早就被确认了,但其中有一种文字当时却难住了许多人。1870年,有英国学者提出:这种文字应该是12世纪金朝创制的女真文。1882年,有法国学者对此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它可能是西夏[XiXia]文。这一观点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1898年才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一段西夏[XiXia]文字的确定,竟经历这么多波折,更不要说对西夏[XiXia]学进行深入研究[YanJiu]了。

    其实,在此之前,我国就有学者接触过西夏[XiXia]文、并且认识西夏[XiXia]文。

    1804年,著名史学家张澍因病从贵州回甘肃省武威老家休养。在游览武威城北的大云寺时,他在一座碑亭内发现了用砖封砌达数百年的《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拆除护砖,一通高2.5米、宽0.9米的石碑重见天日。石碑的正面,是28行、每行65字、总数达1820字的西夏[XiXia]文楷书,而背面则是与之相对照的汉文楷书。

    碑文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西夏[XiXia]崇宗李乾顺于天祐民安五年(公元1094年)重修的感应塔竣工,碑文记述了自前凉修寺建塔以来屡见灵瑞的奇闻。

    张澍就此展开研究[YanJiu]并撰写了《西夏[XiXia]姓氏录》、《西夏[XiXia]纪年》等著作。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被誉为西夏[XiXia]文与汉文对照的字典,它也因此享受国宝待遇,武威市专门为它修建了馆舍,记者曾有幸一睹它的“芳容”。

    张澍发现《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此,有学者将西夏[XiXia]学的缘起定在1804年。但有外国学者认为西夏[XiXia]学的诞生应在100年之后,与黑水城的重大发现有关。

    西夏[XiXia]学也有一段伤心史

    提到西夏[XiXia]学,不能不提黑水城。这座位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的古城早被风沙吞没,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了。

    1907年至1909年,俄罗斯探险家科兹洛夫、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相继来到黑水城,发掘出大量宋夏金元时期的西夏[XiXia]文、汉文、古藏文、八思巴蒙古文、回鹘文等文种刻本、写本。这次发现,与殷墟甲骨、敦煌遗书一起列为我国三大地下文献发现。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批珍贵文献一出土便流失海外,并且分散到俄、英、法、日等国。

    尽管如此,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许多学者还是利用有限的资料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YanJiu]。王国维、陈寅恪、罗振玉、罗福苌、罗福成、罗福颐、周叔迦、王静如等学问大家都曾对西夏[XiXia]学进行过研究[YanJiu]。在他们之后,史金波、白滨、李范文、黄振华、吴天墀、陈炳应、韩荫晟、马忠建、聂鸿音等日后卓有建树的专家也聚集到西夏[XiXia]学的门庭。其中,上个世纪60年代培养的我国首位西夏[XiXia]学研究[YanJiu]生史金波,现已成为西夏[XiXia]学的领军人物。

    然而,我国对西夏[XiXia]学的所有研究[YanJiu]在“文革”期间都停止了。而此时苏联、日本、英国的学者却成果迭出,以致让一些外国学者说出了“西夏[XiXia]在中国,西夏[XiXia]学在国外”的话。

    国际显学回到了诞生地

    “十年浩劫”之后,西夏[XiXia]学研究[YanJiu]迎来了春天。《同音研究[YanJiu]》、《文海研究[YanJiu]》、《宋代西北方音》、《夏汉字典》、《党项西夏[XiXia]资料汇编》等一批西夏[XiXia]学研究[YanJiu]专著相继问世。而考古新发现更是为西夏[XiXia]学研究[YanJiu]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推动了研究[YanJiu]的深入。特别是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所藏西夏[XiXia]文献的陆续出版,使国内的西夏[XiXia]学研究[YanJiu]走上快车道。《西夏[XiXia]通史》、《西夏[XiXia]语比较研究[YanJiu]》、《西夏[XiXia]学概论》、《西夏[XiXia]战史》、《西夏[XiXia]与周边民族关系史》、《西夏[XiXia]艺术史》、《西夏[XiXia]经济史》、《西夏[XiXia]社会》等西夏[XiXia]学专著的相继出版,极大地提高了我国西夏[XiXia]学的学术地位。

    西夏[XiXia]学回到了它的诞生地。继1981年首届全国西夏[XiXia]研究[YanJiu]学术讨论会在银川召开之后,由宁夏有关部门主办的西夏[XiXia]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已经举办三次了。如今,宁夏也拥有了李范文、韩荫晟、牛达生、陈育宁、汤晓芳、许成、徐庄、杜建录、王天顺、张迎胜、龚世俊、韩小忙、孙昌盛等20多位颇有建树的西夏[XiXia]学学者。

    如今,中国社科院、兰州大学、河北大学、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宁夏大学都开辟了相应专业和课程,有的还培养出了西夏[XiXia]学研究[YanJiu]生。处在西夏[XiXia]故地的宁夏大学更是当仁不让,不仅很早就成立了西夏[XiXia]研究[YanJiu]所,而且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西夏[XiXia]研究[YanJiu]院。院长杜建录告诉记者:宁夏大学的西夏[XiXia]学研究[YanJiu],已成为“自治区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学科”,研究[YanJiu]院也成为“教育部重点研究[YanJiu]基地”,拥有自己的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西夏[XiXia]学已经成为国际“显学”。在俄罗斯的一些大学和研究[YanJiu]机构,不仅拥有造诣很深的专家,而且有西夏[XiXia]学研究[YanJiu]生。在日本、英国、法国和我国台湾等地区,也有一批颇有成就的专家。

    仍有隐忧仍需重视

    西夏[XiXia]学研究[YanJiu]并非没有隐忧。西夏[XiXia]学毕竟是一个偏、小的学科,社会的关注程度较低,而西夏[XiXia]文字的难学、西夏[XiXia]学的艰深常常令人望而却步,所以西夏[XiXia]学的研究[YanJiu]队伍至今不够壮观。而多年培养出来的一些西夏[XiXia]学人才,也由于社会需求较少常常面临改行的困扰。

    更令人忧虑的是,在有些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西夏[XiXia]学研究[YanJiu]没有得到组织保障和有力支持。一旦西夏[XiXia]学专家去世或退休,就出现后继无人、研究[YanJiu]停滞、专业荒废的局面。

    杜建录向记者透露:“宁夏大学西夏[XiXia]学研究[YanJiu]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是因为将个人的学术行为变成有组织、有目标的学科建设。”他希望,有关教学、科研单位要给予必要的支持,不要再出现一个人的去留决定一个学科存废的现象,以确保西夏[XiXia]学后继有人、不断延续。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