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每年一版,由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副省级市各一位负责同志担任编委,内容采用部类编辑法,分设国家机构、公检法司、经济总类等42个部类,200多个分目。对内全面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对外全方位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张申府是谁:毛泽东说他是“我的顶头上司”
·当年在欧洲有同样的追求,同样的信仰,同样的行动的几个热血青年,张申府、周恩来[ZhouEnLai]、朱德,30年后,其中一个[YiGe]成为几亿人口大国的开国总理,闻名世界的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另一个[YiGe]则是指挥千军万马气吞山河的元帅,声名赫赫的开国元勋;而那位在北大图书馆[TuShuGuan]和张申府一同工作过的湖南青年毛泽东[MaoZeDong],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洪亮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ChengLi]了!”震动了全世界。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张申府先生呢,这些巨人的老同事、老熟人,却在北京[BeiJing]图书馆[TuShuGuan]的一个[YiGe]角落里,默默地守着一堆泛黄的古线装书。张申府何以如此衰微呢?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原载于《百年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920年10月,张申府和李大钊等人发起成立[ChengLi]了北京[BeiJing]共产党早期组织。毛泽东[MaoZeDong]曾不乏幽默地称他为“我的顶头上司”。然而,似乎多数青年人没听说过这位“大人物”——张申府。
最近,我向一家人物杂志的编辑提及写关于张申府文章的苦衷:他是政治家?哲学家?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自由知识分子?或是被民盟开除的“另类”?这位年青的编辑反问我,张申府是谁?他做过什么? copyright dedecms
拜访张申府开了眼界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曾在全国政协机关工作。1984年5月全国政协六届二次会议开幕前夕,一个[YiGe]偶然的机会,民盟中央的一位老同志对我说,“现职”政协委员、91岁的张申府今天下午要到机关来,他是周恩来[ZhouEnLai]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张申府后来“退党”了,参加了民盟,20世纪40年代末发表一个[YiGe]“声明”犯了错误,为此民盟开除了他,他的老伴刘清扬[QingYang]也为此和他离婚了。新中国成立[ChengLi]后,他一直在北京[BeiJing]图书馆[TuShuGuan]做研究员,1957年反右时,他被划为“右派”,现在倒是“摘帽了”……近两年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copyright dedecms
过去,我只听说过朱德的入党介绍人是周恩来[ZhouEnLai],周恩来[ZhouEnLai]是何等伟大的人物,他怎么会有入党介绍人?并且,这个介绍人退党参加民盟后还被开除了?并且,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张申府最后变成了图书馆[TuShuGuan]研究员?并且,他还健在!? 本文来自织梦
不可思议! 织梦好,好织梦
那天下午,我在政协机关的院子里终于见到了姗姗来迟、坐在轮椅上的张申府,我的两个同事小心翼翼地推扶着他。坐在轮椅上的张申府鹤发童颜,神态安详。我急忙走上前去,帮着同事们推扶着坐在轮椅上的张申府。在他进办公室和老同志谈事之前,我怀着崇敬夹杂而又着几分疑惑的心情,特意和几个同事站在张申府身后与他拍照,合影留念。
本文来自织梦
下班回到家中,我向父亲说起了今天的“奇闻”,父亲听后淡淡地说了一句:“1937年底,我和张申府、沈钧儒、李公朴等几个人在汉口办过《全民周刊》。”
织梦好,好织梦
没想到,张申府还是我父亲张仲实的老同事。 copyright dedecms
我决心去拜访这个神秘的“介绍人”和这个“老同事”。打听到张申府年迈体弱,一般情况下常在家里,1984年5月的一天下午,几经周折,我在北京[BeiJing]全国政协礼堂西侧的一条僻静的胡同里找到了张申府的家。
那时已是下午4时了。那是一个[YiGe]破损的北京[BeiJing]老四合院,大门沿街敞开着,门上的漆皮大部分剥落。我向院子里探头看了看,院子里杂住着三四户人家,小院很静,静得有点悲凉。 织梦好,好织梦
我迟疑地站在院子大门前,心想这是张申府先生的家吗? copyright dedecms
我鼓起勇气走进院内,连问了几声。北房住所的门口,走出来一位身穿花呢服的老太太,她招呼我走进屋内,看来,她是张申府夫人了。
copyright dedecms
走进屋内,我看到客厅正中的墙上,挂着直顶到天花板的一大幅国画,上面一个[YiGe]慈眉善目的老寿星,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捧着一个[YiGe]硕大的仙桃。在画的侧面放着一排书柜,里面有一部分是泛黄的古线装书。 织梦好,好织梦
我正欣赏那幅国画时,张申府从里屋来到了客厅。 织梦好,好织梦
他穿一身黑色中山装,头发花白,精神蛮好,那双黑眼睛在塌陷的厚眼皮下来回地转动,显得有点儿神秘。倒是他那宽大的脸庞和厚嘴唇给人一种憨厚踏实的感觉。他个子较高,有点驼背,不戴眼镜,却有一副学者的气质。
织梦好,好织梦
我说明前些天在政协机关的院子里见过他,今天来此目的是想听听他对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有何看法,以做些采访报道。当然,我打探他那“传奇般”的经历是主要目的,不过不好明讲罢了。
内容来自dedecms
张申府客气地请我就座,但他举止拘谨,好像不大会应酬人,又似乎躲着什么,他只是对我连声说“喝茶、喝茶”。如果我不开口,他是不会先说什么的,这倒使我有点不自然起来。 dedecms.com
“听说您很早就认识周总理了?”寒暄了几句话后,我有意拿这句可能使他感兴趣的话题做引子。 dedecms.com
果然,张申府眼睛闪过一道异样的光芒,他呷了一口茶说:“我是1920年8月在北京[BeiJing]陶然亭公园和周恩来[ZhouEnLai]认识的。当时是五个青年进步团体在陶然亭举行茶话会,决定‘改造联合’。周恩来[ZhouEnLai]代表天津‘觉悟社’,李大钊和我代表‘少年中国学会’。那时期,李大钊和我正酝酿成立[ChengLi]北京[BeiJing]共产主义小组。”
“听政协的同志说,您很早就加入党组织了?”
“是啊!”张申府兴致来了,他骄傲地叙说着自己的历史,在我的面前展示了他非凡的青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