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每年一版,由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副省级市各一位负责同志担任编委,内容采用部类编辑法,分设国家机构、公检法司、经济总类等42个部类,200多个分目。对内全面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对外全方位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过河卒子"胡适:蒋介石责备其软弱无能毫无贡献
本文原载于《百年潮》2009年第02期
copyright dedecms
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这是胡适[HuShi]1938年10月31日在赠送陈光甫先生的照片背面题写的一首诗。由于诗中“过河卒子”的提法受到讥评,胡适[HuShi]后来在诗后加了一段短跋加以说明:“光甫同我当时都在华盛顿为国家做点战时工作,那是国家最危急的时期,故有‘过河卒子’的话……” 织梦好,好织梦
从1937年9月至1942年8月,胡适[HuShi]就是以这种“过河卒子”的心态,在美国[MeiGuo]度过了5年外交生涯。 本文来自织梦
为讲演险些付出生命 copyright dedecms
胡适[HuShi]在美国[MeiGuo]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是讲演,内容当然是宣传蒋介石[JiangJieShi]和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为此,他险些付出了生命。 copyright dedecms
1938年12月4日,胡适[HuShi]在纽约哈摩尼俱乐部发表了题为《日本在中国之侵略战》的讲演。当时,中国已经历了16个多月的全面抗战,北平、天津、青岛、济南、上海、杭州、南京、芜湖、九江、厦门、武汉和广州等大中城市相继沦陷,中国所有的出海口通通被日本占领。蒋介石[JiangJieShi]以委员长身份向全中国和全世界表达了一个新的决心:“中国决定继续其持久全面抗战的方针。因为抗战已经真正变成‘全面的’了,敌人已经被我们诱入内地了,在地理上和时间上,我们都站在有利的地位。”
为了让美国[MeiGuo]朝野各界了解、同情并支持中国抗战,胡适[HuShi]参阅了费斯克的《美国[MeiGuo]革命》和贝密史的《美国[MeiGuo]外交史》等论著。他在讲演中援引了1777年冬天华盛顿统率美军在福奇山谷与殖民军鏖战的生动战例:当时士兵吃不饱,赤足在雪地行军,冻疮流出来的脓血印在洁白的积雪上……经过四年的顽强奋斗,终于在1781年10月取得了最后胜利。中国当时的处境正好比华盛顿军队当年在福奇山谷的处境。最后,胡适[HuShi]呼吁美国[MeiGuo]各界人士受公正观念和人道正义的驱使,阻止武器和重要军需原料继续输入日本这个不人道的国家。胡适[HuShi]渊博的学识,雄辩的口才,赢得了美国[MeiGuo]听众的共鸣,讲演的中文译稿在1939年2月10日至11日重庆的《大公报》上连载。
内容来自dedecms
12月4日讲演之后,胡适[HuShi]与他在康奈尔大学的同学荷洛德·雷格曼律师到一位朋友家宵夜。其时,雷格曼兼任中国驻美大使馆的法律顾问。他们同坐在一张小沙发上,胡适[HuShi]忽然站起来,说他胸口疼痛,脸上汗流如注。有人递给胡适[HuShi]一杯白兰地,他一饮而尽。雷格曼委托另一位朋友彼得·格林送胡适[HuShi]回到旅馆。胡适[HuShi]睡下之后,仍然大汗淋漓。12月5日晨,他推辞了上午的约会,一直休息到11点。午饭后又抱病出席了纽约中国文化协会的活动,发表了题为《日本对中国的战争》的讲演,为时30分钟。回到旅馆,请医生检查,又做了心电图,才知道胸口痛的原因是心脏的一根血管受伤,一时梗塞,凝结了一个小血块。这是很危险的疾病,他被立即抬进了医院。医生说,昨晚的那杯白兰地也许救了胡适[HuShi]的命。所以后来胡适[HuShi]出远门,车上常放着一小瓶白兰地。这是胡适[HuShi]首次犯心脏病。胡适[HuShi]1962年因心脏病突发逝世,距离此次犯病24年。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