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每年一版,由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副省级市各一位负责同志担任编委,内容采用部类编辑法,分设国家机构、公检法司、经济总类等42个部类,200多个分目。对内全面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对外全方位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双枪老太婆"陈联诗:病榻上写下第42份入党申请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进入妇联[FuLian]
织梦好,好织梦
重庆解放的第二天,陈联诗全家就在临江门的一家公寓里建立了脱险同志[TongZhi]联络处,专门接待从渣滓洞白公馆大屠杀中逃出来的同志[TongZhi]和牺牲烈士的家属。这个[ZheGe]工作结束后,陈联诗被分配到重庆市妇联[FuLian],做了生产部[ShengChanBu]的副部长。 织梦好,好织梦
对于陈联诗的工作安排,曾经有过很多传说,其实陈联诗去妇联[FuLian]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她在脱险同志[TongZhi]联络处办的那个缝纫社。 copyright dedecms
陈联诗在脱险同志[TongZhi]联络处期间为了解决烈属们的吃饭问题[WenTi],办了一个[YiGe]缝纫社,缝纫社里大多是烈属,其中就有彭永梧烈士原配妻子谭幺姐。 织梦好,好织梦
陈联诗知道,这些烈属和自己[ZiJi]一样,此时最重要的是要活下去。她借了5部缝纫机,加上谭幺姐和另外一个[YiGe]烈属凑来的两部,就组成了一个[YiGe]缝纫社。重庆的冬天阴雨连绵,她们就生产简易雨衣到大街上去卖,赚来的钱用来维持大家的生活。恰好此时,妇联[FuLian]接到了一个[YiGe]紧急任务:为进军西藏和抗美援朝的部队生产大量的军用物资,于是这个[ZheGe]缝纫社成了重庆市妇联[FuLian]生产部[ShengChanBu]的主要生产企业。
本文来自织梦
刚刚解放的重庆,诸多要事在同时进行:清匪、反霸、抓特务、取缔妓女、收容乞丐和游民、组织各种协会……每个人的命运都在大动荡中大起大落。陈联诗的身边很快集聚了各种各样的求职者,其中身份复杂、多次救过陈联诗和她一家的雷清尘去了台湾,他的夫人杨敏言现在生活没有[MeiYou]着落,自然要来找陈三姐;在陈联诗保留下的那些求职信里,甚至还有当年的军阀杨汉印的信件。当年游击队决定假意接受杨汉 印的招安,以借路开上前线去与红军会合,陈联诗怎么也算是他杨汉印手下的陈营长,白白得了许多武器、装备和银圆,也算是间接支持了革命,“求你为我安排个把人去自食其力总还是办得到的吧”。 织梦好,好织梦
当然没问题[WenTi]!此时的陈联诗不但有这个[ZheGe]能力,而且也觉得理所当然。咱们共产党总不能连那些跑浑滩的袍哥都不如,连知恩图报这个[ZheGe]道理也不懂。这些帮助过革命的女人,又没有[MeiYou]什么罪恶,安排她们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自己[ZiJi]养活自己[ZiJi],也是一种改造嘛。
就像有些声讨金钱的人骨子里渴望金钱一样,有些反对权威的人骨子里也渴望权威。陈联诗在烈属和工人中间受尊敬的程度就已经让人不高兴了,她还这样不请示不汇报,自然会让人受不了。偏偏这个[ZheGe]时候有人找上门来,要把自己[ZiJi]经营的农场捐献给妇联[FuLian]。 内容来自dedecms
农场风波 dedecms.com
很多年以前,陈联诗就想要办个农场,于是她积极行动起来,参加了具体的策划。考虑到资金方面的困难,她动员了包括自己[ZiJi]的保姆韩嫂在内的6个人,加上原先的旧股东,以投资的方式一共凑了旧币2000万元,相当于新币2000元。她还根据当时的政策,制定了“劳资两利,公私兼顾”的经营原则,保证让每一个[YiGe]投资人在保证为公的前提下,自己[ZiJi]也能得到好处。事情在她的主持下积极地进行,其间经过了很多的周折,到1950年9月,具体计划已经引起了区政府和市建设局的积极回应,并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