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每年一版,由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副省级市各一位负责同志担任编委,内容采用部类编辑法,分设国家机构、公检法司、经济总类等42个部类,200多个分目。对内全面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对外全方位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使蒙哥马利折服的杨勇上将 毛主席称赞“上将扬勇”
一、 将军身上的五处伤痕 织梦好,好织梦
杨勇一生百战沙场,最能体现他英雄本色“勇”字精神的是他身上的五处伤痕。
1913年9月29日,杨勇出生于湖南浏阳小镇文家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和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的胡耀邦是表兄弟。父亲为他取名杨世峻。参加革命后,他觉得“杨世峻”三个字太文雅,不能显示男子汉的英武之气,便改名杨勇。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历任红四师一团一连副指导员,红二师二团三连指导员,红二师独立营营长、政委,红四师十团政委,红一师政委,红四师政委,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副团长,115师独立旅旅长等职。在惨烈的革命斗争中,杨勇先后五次负伤。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一次,1933年10月,红三军团十师十四团在中央苏区的洵口与敌相遇,双方都措手不及,“狭路相逢勇者胜”,时任团政治处主任的杨勇,冒着弹雨,带头冲入敌阵,一场短兵相接的厮杀开始了。突然,一发子弹从他的头顶中央飞过,穿破了头皮,鲜血直流,他全然不顾,继续冲杀,直到敌人[DiRen]溃退。战后,杨勇受到军团长彭德怀的称赞,胸前挂上一枚三等红星奖章。同时,头顶也留下了一块永久的纪念――两公分长、不再生发的弹痕。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二次,1934年10月,蒋介石命令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统领40万大军利用湘江屏障,构成第四道封锁线,阻击红军长征。在这次极为艰苦的湘江战役[ZhanYi]中,时任红四师十团政委的杨勇率部与兄弟部队[BuDui]一道,执行掩护中央纵队过江的重任。战斗[ZhanDou]中,团长沈述清中弹身亡,师参谋长杜中美代理团长又壮烈牺牲,杨勇支撑大局,率部血战两昼夜,其右大腿被弹片击中,十团400余名官兵血染湘江,中央纵队顺利过江。从此,杨勇的腿部也留下了一块“湘江战役[ZhanYi]纪念章”。
第三次,1935年1月,在赤水河畔的土城战役[ZhanYi]中,十团政委杨勇又一次带队冲锋,子弹从他的右腮入唇部出,一进一出,杨勇失去了6颗牙。当时,血如泉涌,用嘴指挥[ZhiHui]不了战斗[ZhanDou],他就用笔下达命令,脸上是血,手上是血,笔上是血,纸上也是血……最后昏倒在血泊中。杨勇脸上留下的弹窝,30多年后才在北京医院由院长吴蔚然做手术填平。这次负伤是最重的一次。
织梦好,好织梦
第四次,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首次与日军[RiJun]精锐坂垣征四郎师团21旅团在平型关交锋,时任115师343旅(旅长陈光)686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的杨勇(实为政委)又一次挂彩。 dedecms.com
按照作战命令,陈光的343旅是主要伏击力量:杨得志、邓华的685团,堵住前面的日军[RiJun],并封锁其南窜道路;李天佑、杨勇的686团正面向敌人[DiRen]冲杀。徐海东指挥[ZhiHui]344旅687团在蔡家峪西南,包围分割日军[RiJun]的后卫部队[BuDui],切断其退路。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清晨7点钟,日军[RiJun]已全部进入伏击圈,林彪与聂荣臻决定发出攻击号令,将敌人[DiRen]切成几段消灭之。伏击一开始,686团指战员同仇敌忾,不怕流血牺牲,人人憋了一股劲,要与日军[RiJun]拼个高低。战斗[ZhanDou]中,李天佑、杨勇发现日军[RiJun]占领老爷岭制高点,对我军进攻造成威胁,遂率部冒死“深入到战斗[ZhanDou]最激烈的老爷岭去直接指挥[ZhiHui]”。为粉碎日军[RiJun]的反扑,杨勇带领3营与日军[RiJun]展开白刃战,不幸又左肩中弹,血染军装,坚持指挥[ZhiHui]直到战斗[ZhanDou]胜利。平型关一战,115师共伤亡500多人,686团尤为惨烈,9连甚至打剩下十几个人。平型关伏击战,歼灭日军[RiJun]一千多人,震惊国内外,杨勇的名字也和林彪、聂荣臻、陈光等一起响彻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