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每年一版,由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副省级市各一位负责同志担任编委,内容采用部类编辑法,分设国家机构、公检法司、经济总类等42个部类,200多个分目。对内全面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对外全方位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三家村"冤案惟一幸存者廖沫沙:自娱自乐挺过"文革"

  

内容来自dedecms

1980年12月12日,特别法庭第一审判庭第五次开庭审问江青。这是受害人廖沫沙出庭作证 织梦好,好织梦

 

dedecms.com

  ■是“三家[SanJia]村”冤案的惟一幸存者 内容来自dedecms

  ■关押期间烟盒作纸、火柴当笔写诗结集《余烬集》 内容来自dedecms

  ■“文革”中把批斗[PiDou]当唱戏以解烦恼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2月27日,是廖沫沙老人逝世十周年纪念日。在迈过人生的第83个春秋之后,廖老于1990年12月西去。

织梦好,好织梦

  廖沫沙(1907—1990),杂文[ZaWen]家,原名廖家权,笔名有埜容、野容、达伍、熊飞、闻璧、繁星等几十个,湖南长沙人。1966年5月,廖沫沙和邓拓、吴晗三人被错定为“三家[SanJia]村反党集团”,遭到残酷迫害。从1966年五六月份起,连续遭受批斗[PiDou],1968年初到1975年他在狱中整整被关了8年,后又被送到江西林场劳动3年。“文革”中,邓拓、吴晗先后被迫害致死,只有廖沫沙挺了过来,是“三家[SanJia]村”冤案的惟一幸存者。

copyright dedecms

  ■三次被捕始终坚贞不屈

织梦好,好织梦

  廖沫沙在学生时代就投身学生运动,曾在湖南学生联合会当秘书干事。1927年到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当旁听生,1928年到武汉任《革命军日报[RiBao]》副刊编辑[BianJi],1930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沪中区书业支部书记、团沪中区委宣传部长。1932年,党组织调廖沫沙到《远东日报[RiBao]》任编辑[BianJi],并开始杂文[ZaWen]创作。从1930年到1934年,廖沫沙曾三次被捕,始终坚贞不屈,表现出一个[YiGe]共产党员的崇高革命气节。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廖沫沙随同田汉、阳翰笙、袁牧之等到武汉编辑[BianJi]期刊——《抗战戏剧》,1938年参加田汉在湖南创办的《抗战日报[RiBao]》编辑[BianJi]工作[GongZuo],1939年参加郭沫若、夏衍在桂林主办的《救亡日报[RiBao]》编辑[BianJi]工作[GongZuo]。1941年“皖南事变”后,廖沫沙到香港任《华商报》晚刊编辑[BianJi]部主任,太平洋战争发生后,《华商报》停刊;1942年到重庆任《新华日报[RiBao]》编辑[BianJi]部主任。 dedecms.com

  抗日战争胜利后,廖沫沙奉调到香港,复刊《华商报》,任副总编辑[BianJi]兼主笔,曾兼任中共港澳工作[GongZuo]委员会委员、报委书记;1948年任香港新民主出版社总编辑[BianJi]。

织梦好,好织梦

  1949年6月,廖沫沙奉调来北平(北京),先后任过市委委员、宣传部长、教育部长、统战部长、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廖沫沙长期从事文字工作[GongZuo],成为领导干部后也笔耕不辍,有《廖沫沙全集》五卷存世。

内容来自dedecms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图网 中国国情网 中国年鉴网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