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中华崛起 >

南极科考队完成南极半岛海域多学科大洋综合考察--国家史册

  

综述:顶风战浪“读”海
——南极科考队完成南极半岛海域多学科大洋综合考察

    新华社雪龙号1月30日电(记者 黄小希)经过13天艰苦作业,第28次南极科考大洋队于当地时间29日晚(北京时间30日上午)完成在南极半岛海域的多学科大洋综合考察,作业站点达46个。这是中国首次在南极半岛海域进行如此规模的大洋考察。

    涉及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生态等领域的多学科大洋综合考察,旨在系统掌握考察区域的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声学、海冰、海洋沉积、古环境与古气候记录、地球物理场与地质构造、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等环境基本信息和第一手资料。此次南极科考大洋队于本月16日开始在南极半岛海域展开密集作业。

    “南极半岛海域的多学科综合考察,填补了中国在南大洋断面大纵深综合观测的空白,这是在长期科学规划指导下,首次进行的目标明确、连续性强、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的综合观测”,大洋队队长矫玉田介绍说。

    综合考察亮点纷呈

    作为中国“十二五”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专项实施以来的试点航次,此次大洋综合考察实现了多个“首次”。

    大洋队于北京时间17日上午进行了浮游动物深水分层拖网作业,这是中国首次在南大洋考察中实施此项作业。包括5个分网的浮游动物深水分层拖网可用于采集从海底到表层的不同浮游动物样本,这些样本可用于了解浮游动物自身的垂直分布情况。

    北京时间18日,大洋队在南极半岛海域开展海洋磁力测量。这是中国近20年来首次在南极开展这种测量,目的是探查海底岩石种类及分别情况,为研究南极大陆及周边海域地质构造和演变提供依据。此次磁力测量总计完成8条测线,实际完成的测线总长约1045千米。

    在考察过程中,科考队还首次使用先进的双温双导测量温度和盐度的高精度传感器,确保数据质量的可靠性。“它的优点是精度高,稳定性好,可比性和数据质量控制好”,矫玉田说。

    船长沈权表示,由于是首次在南极半岛海域实施大规模大洋考察,雪龙号科考船按照调查站位实施情况、现场天气情况选择具体航线,将天气对作业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本次考察过程中积累的气象、海况等方面的经验,为今后制定相关专项调查计划提供了参考。

    风大浪急坚持作业

    进入1月份的南极半岛海域,气旋活动相对频繁,平均两天左右就有一个气旋影响作业海区,平均风力达6级至7级,涌浪平均高度在2.5米至3米之间。然而,只要条件允许,大洋队的24名队员就抓紧时间连轴干,在风浪中坚持作业。

    时间紧、任务重是此次大洋考察的特点。由于涉及学科多,考察同时在雪龙号科考船的中部甲板和后甲板进行。中部甲板主要开展海水温度、盐度、流速测量和水样采集等物理海洋调查,并通过生物垂直拖网作业采集浮游动植物样本。后甲板主要开展浮游动物深水分层拖网、底栖拖网、磷虾拖网、柱状取样、多管取样等作业,分别用于采集不同水层的动物样本、底栖生物样本、磷虾样本、海底泥样和海底悬浮水样。每抵达一个作业站点,无论白天黑夜,甲板上都是大洋队队员忙碌的身影。

    为确保考察工作按时完成,队员们即便在春节也没有休息。大年初一凌晨,大洋队就在漫天飞雪中开始了龙年新春的第一次作业。在长时间紧张作业后,一些队员累得在实验室和衣而卧。但只要能获得满意的样本,喜悦之情立刻战胜疲惫。

    “读”海有了丰富样本

    此次大洋考察区域是位于西经44度至西经66度之间的南极半岛北部和西北部陆架及陆坡,向东以南奥克尼群岛东部威德尔海底层水外流区为界。

    通过密集的专业观测,大洋队在物理海洋学方面对42个站点进行了温盐深剖面采水系统采水作业。海洋化学方面,共获取样品3000多个,分析样品406个。在海洋生物学领域,大洋队在特定海区走航高速采集浮游动物样品88份、环南极走航高速采集磷虾样品17份,在采样中同步完成叶绿素、温度、盐度参数测量,在南极半岛调查区的40个站点实施了浮游生物垂直拖网。在海洋地质考察中,大洋队成功获取5根海底柱状泥样,其中最长的泥样达到3.2米。这些数据和样品可为研究南极周边海洋环境、气候特征及演变规律,深入了解极地海-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对全球和中国气候的影响提供线索。

    以海底柱状泥样为例,大洋队队员韩喜彬介绍说,这种泥样和内陆湖泊的沉积物、溶洞中的钟乳石和树木的年轮一样,都能记录气候和环境演变信息。3.2米长的海底柱状泥样可供研究该海区至少30万年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和古海洋历史,了解几十万年以来的气候事件、古海流变化、物质沉积通量和南极半岛的构造活动。

    “南极半岛海域的多学科综合考察,不仅有助于建设一支稳定的极地海洋科学研究队伍,还可以丰富中国现有的南极基础观测资料,提高极地海洋观测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初步建立中国针对南极海洋的长期观测网络”,矫玉田说。

南极科考队完成南极半岛海域多学科大洋综合考察--国家史册

第28次南极科考昆仑站队完成各项任务并踏上归途

南极科考队完成南极半岛海域多学科大洋综合考察--国家史册

    1月24日,参与昆仑站二期工程建设的队员在工地上向全国人民拜年。第28次南极科考昆仑站队已完成深冰芯导向孔钻探、天文望远镜安装和二期建设等项目,于南极中山站时间24日9时(北京时间24日12时)启程返回中山站。新华社发(金昶摄)

    新华社“雪龙”号1月25日电(记者 黄小希)记者于当地时间24日获悉,第28次南极科考昆仑站队已完成深冰芯导向孔钻探、天文望远镜安装和二期建设等项目,于南极中山站时间24日9时(北京时间24日12时)启程返回中山站。 >>>详细内容

中国南极昆仑站在冰穹a地区完成120米深冰芯钻探

    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昆仑站队近日在冰穹a地区完成120米的深冰芯钻探。在未来的南极考察中,我国南极考察队将继续深冰芯钻探,以期通过数年的努力,在海拔4093米的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获得3000米的深冰芯。 >>>详细内容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