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国家记忆 > 中国记忆 >

毛主席不乘飞机真实原因:坐火车掌握主动权--国家史册(5)

  

  “毛主席[ZhuXi]说:乘火车就可以掌握主动权,想停就停,想走就走。这就是他不乘飞机[FeiJi]的真实原因”

  有关毛泽东[MaoZeDong]不乘飞机[FeiJi]的原因,说法比较多的是:毛泽东[MaoZeDong]乘坐飞机[FeiJi]空中遭遇雷电,与地面失去联系40分钟。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MaoZeDong]提出要去广州视察。为了节省路途上的时间,他坚持广州一行要乘坐飞机[FeiJi]——而且是由我国飞行员驾驶的飞机[FeiJi]。4月30日,当时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向驻京专机飞行团的团长胡萍下达了执行毛泽东[MaoZeDong]专机的飞行任务。任务机组由团长亲自担任机长,飞行员为陈锦忠,领航员为张振民,通信员为柳昆尚,机械师为舒执章。飞机[FeiJi]选定为团里按专机要求改装过的两架苏制里-2运输机中较好的一架——8205号飞机[FeiJi]。这是毛泽东[MaoZeDong]第一次乘坐人民[RenMin]空军自己的飞机[FeiJi],所以中央对于这次飞行特别重视,8205号飞机[FeiJi]经过了仔细的维护和试飞。5月3日早晨,毛泽东[MaoZeDong]乘8205号飞机[FeiJi],从北京西郊机场[JiChang]起飞,经武汉去广州。飞行4个半小时后,于12时30分在武昌南湖机场[JiChang]降落休息。当天下午2时30分,从南湖机场[JiChang]起飞,飞行3个半小时后,于下午6点在广州白云机场[JiChang]降落。安全到达目的地。毛泽东[MaoZeDong]在广州停留近一个月。5月30日,毛泽东[MaoZeDong]乘8205号飞机[FeiJi]从广州返回北京,当天在湖南长沙大托铺机场[JiChang]降落并畅游湘江。第二天又飞武汉。当飞机[FeiJi]在南湖机场[JiChang]降落时,毛主席[ZhuXi]特意从空中观察武汉长江大桥的桥墩施工情景。6月4日,毛主席[ZhuXi]在上午畅游长江之后,下午就乘飞机[FeiJi]从汉口王家墩机场[JiChang]起飞回北京。不料,途经河北衡水附近上空时,飞机[FeiJi]遭遇雷雨云阻断航路。雷雨云是垂直发展达数千米的云层。飞机[FeiJi]一旦误入这样的云层,就会受到强烈的扰动和冰雹与雷电的袭击。即使是设备先进的飞机[FeiJi]和技术高超的飞行员也不敢闯入这种危险的云层。现代喷气式飞机[FeiJi]可以爬升到8000米高度以上,从云顶越过。但对于升限只有5600米的里-2飞机[FeiJi]来说,就只有改变航线,绕过雷雨云区。8205号的空勤组经过研究后,果断地改变计划的航向。首先飞向天气比较稳定的沧州机场[JiChang]上空,躲开雷雨云后,再改向北飞,回到北京西郊机场[JiChang]降落。在绕云飞行的过程中,约有40分钟的时间,飞机[FeiJi]与地面失去联系,地面雷达也无法找到空中的飞机[FeiJi]。这时,在西郊机场[JiChang]迎接的中央首长和在指挥塔台守候的刘亚楼以及所有在场人员都焦虑万分。失踪的飞机[FeiJi]终于出现在西郊机场[JiChang]的上空,缓缓降落。当毛主席[ZhuXi]放下手中的书卷,从容走下飞机[FeiJi]的时候,人们才松了一口气。

  有人说,正是因为1956年的那次“空中历险”,中央政治局才严格控制毛泽东[MaoZeDong]乘坐飞机[FeiJi]。为保证毛泽东[MaoZeDong]的安全,中央政治局一致决定,以后所有的外出考察,一般不允许他坐飞机[FeiJi],一律改乘火车或其他交通工具。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图网 中国国情网 中国年鉴网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