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国家记忆 > 中国记忆 >
用刀砍出的胜利:喜峰口29军大刀队砍退日军--国家年鉴
导读:有部分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对29军以大刀[DaDao]片、手榴弹战胜枪炮、坦克俱备的日本人表示怀疑。为此,宋哲元将军立即召开中外记者会,邀请他们到喜峰口战场参观。到场的有国民政府代表余飞鹏、华盛顿邮报记者杰克逊、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美使馆武官鲍罗廷、上海《申报》记者史量才等。会后,宋哲元将军赠送每人一把砍杀过日军十人以上并带有血迹的大刀[DaDao]。
图:喜峰口鸟瞰图
1933年3月11日松亭山保卫战结束后,喜峰口附近民众捐出食品、药品,推举喜峰口镇镇长陈子信、巡官苏润卿、开明士绅任辅亭等各界“三老”组成慰劳团,到前线指挥部慰问抗日将士。前敌总指挥赵登禹敬留“三老”请教战计。大家感到:如此拼杀下去,敌人器械精良,又占据有利地形,对我甚为不利。因此,我军[WoJun]应利用夜战、近战或绕其背后,出其不意予以袭击,他们愿提供带路向导[XiangDao]。赵旅长非常重视,遂以电话向冯治安师长请示。冯师长又请示宋哲元总指挥。宋总指挥接报后当即指示:
查喜峰口东北[DongBei]长城[ChangCheng]高地[GaoDi]为敌占据已久,本日刘团西侧高地[GaoDi]又被敌占去。今虽夺回,然东北[DongBei]长城[ChangCheng]高地[GaoDi]喜峰山实为心腹之患。若不设法歼灭该处之敌,则我全线将受其害。今应乘敌疲惫之余,以喜峰口西侧高地[GaoDi]为重点,坚守全线,着赵旅长等抽选劲旅,分由两侧绕攻敌之背后。迨绕击成功,即令我坚守阵地之众全力出击,必奏肤功。望该师转饬赵(登禹)、王(治邦)、佟(泽光)三旅长,善为妥议施行。实所至慰。
奉总指挥电令,冯师长当即派刘自珍副师长驰赴前方,与赵、王、佟三旅长计议绕攻事宜。
左翼(西路),赵旅长于当夜11时,将绕攻部队[BuDui]在潘家口滦河东岸集结,分途绕袭敌后:王团附手枪三连及王昆山营,沿滦河东岸至兰旗地东折,袭击蔡家峪、白台子之敌炮兵阵地。奏功后与董升堂团联络,进攻喜峰口东北[DongBei]高地[GaoDi]。此为第一绕攻队,由于连贵作向导[XiangDao]。董团由潘家口滦河东岸集结后,沿长城[ChangCheng]根袭击北山、南北杖子等地以北之敌。奏功后与王团联络,冲击喜峰口外东北[DongBei]之敌,占据紧要山头。此为第二绕攻队,由任庆丰作向导[XiangDao]。赵旅长率特务营在董团后跟进。各队受命后,王团所部按时(12日凌晨4时)抵蔡家峪,先行占领了蔡家峪、白台子附近各山头及炮兵阵地,并将掩护炮兵之日军部队[BuDui]当即歼灭。拂晓,淀峪以北附近之敌以机关枪猛烈射击,我军[WoJun]一面奋力抗击,一面破坏、烧毁其野炮、铁甲车和接济车。当时火光冲天,烟雾四起。此时,董团也先后将北山、堡子、南北杖子、三家子各地区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