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国家记忆 > 中国记忆 >
揭秘:开国上将乌兰夫的最后一次内蒙之行--国家年鉴
乌兰夫之女云杉在《红星照耀的家庭[JiaTing]——共和国开创者家事追忆》一书中,深情地回忆了父亲[FuQin]乌兰夫真实、生动而又不为人熟知的往事。
我的祖父母都是普通而忠厚的蒙古族农民,他们[TaMen]虽有一定文化,但祖上并无达官显宦。父亲[FuQin]的名字“乌兰夫”蒙文原意是“红色之子”。他原名云泽,生于忧患,长于忧患,他的感情始终同人民息息相通。概括他的一生,他可以说是人民之子。
1987年夏天,父亲[FuQin]回到了内蒙古。这次是率中央代表团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典。这是[ZheShi]他“文化大革命”后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到内蒙古自治区。
中央代表团的最后一个活动是拜谒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陵在伊克昭盟境内,气势宏大,十分壮丽,是内蒙古人民举行庆典活动必谒之地。清晨,两架直升飞机从呼和浩特起飞,逶迤向西南飞去。
飞机到达成陵之后,草坪上已经[YiJing]密集着黑压压的人群。很多人闻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看望父亲[FuQin]。他们[TaMen]簇拥着父亲[FuQin],父亲[FuQin]拉着他们[TaMen]的手,后边的人们在喊:闪开一点,让我看一眼!这种场面在中央代表团去过的每一处地方重复着。我看着这些长年劳作、让太阳晒黑的老人[LaoRen]或年轻人的脸,总觉得父亲[FuQin]和他们[TaMen]每一个人都熟悉,仿佛已经[YiJing]认识了很多年。
中央代表团的车队向成吉思汗陵行进的时候[ShiHou],前面出现了一支非常壮观的马队,都是极矫健的骑手,传统的长衫在灿烂的阳光下十分夺目。据随行的同志介绍,这是[ZheShi]守卫成陵的达尔扈人马队。当父亲[FuQin]乘坐的汽车驶近的时候[ShiHou],达尔扈人突然分开两路,由前导变成了护卫,护守在汽车的两翼。我知道,这是[ZheShi]达尔扈人在表示对父亲[FuQin]的爱戴和敬意。路上已经[YiJing]越来越多地聚集着赶来的群众,他们[TaMen]风尘仆仆,带着老人[LaoRen]、孩子,不断呼唤着父亲[FuQin]的名字。离开成陵的时候[ShiHou],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父亲[FuQin]乘坐的直升飞机旁边,已经[YiJing]聚集了黑压压的人群。父亲[FuQin]在登机的时候[ShiHou],送别的人群突然骚动起来,情绪很激动地喊着他的名字,并伴有哭声。有的人冲了上来,抱住了螺旋桨已经[YiJing]发动的飞机。惊呆了的机组人员喊道:危险!飞机再一次停驶,千百人的热情如同巨浪般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