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国家记忆 > 中国记忆 >
历史上真实的邓子恢:农业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年鉴网(2)
历史[LiShi]上的邓子恢(1896年——1972):农业战线的卓越领导人
1931年端午节过后,福安这个产粮区灾荒严重,许多农民[NongMin]已绝粮断炊。而福安国民党当局却照样横征暴敛。邓子恢正到福安巡视,他决定以断粮为导火线,发动农民[NongMin]破仓分粮,救济饥民。乡亲们的斗争热情很快被他调动起来,各村纷纷成立农会。邓子恢从农会中挑选骨干,组织几个队伍专门对付地主[DiZhu]粮行老板[LaoBan]。
一天,黎明前的时光,农会的会员们埋伏在当地一个最大的地主[DiZhu]兼粮行老板[LaoBan]家门口。过会儿,一个肥头胖脑的老板[LaoBan]从大门口出来,指手划脚地指挥雇工装船偷运粮食准备起运。这时,农民[NongMin]们一拥而上,紧紧地围住运粮老板[LaoBan]。清晨,街上就挤满了从附近各村赶来“买”粮的群众。邓子恢一面指挥大家扣住了粮船,一面派农会会员到交通要道放哨警戒,防止坏人的捣乱破坏,并派农会骨干代表与地主[DiZhu]谈判,要求冻结米价。
粮船被扣留下了,米价也冻结了,可是农民[NongMin]手里一元钱也没有,还是弄不到米。邓子恢进一步发动了农民[NongMin]向地主[DiZhu]粮行老板[LaoBan]进行赊米的斗争。告诉农民[NongMin]:不管多少钱一斗,先赊下来再说。有些农民[NongMin]担心地主[DiZhu]不肯,邓子恢说:“怎么不行,拖债、扣粮船、封河道都胜利了。赊米还有什么办不到?”这样,农会便选出十几人找地主[DiZhu]老板[LaoBan]谈判。地主[DiZhu]粮行老板[LaoBan]坚决不答应农民[NongMin]的要求。“好说不答应,我们就自己动手了”
这时粮仓外边挤满农民[NongMin],准备动手打开粮仓。地主[DiZhu]老板[LaoBan]们在觉醒的斗争农民[NongMin]面前,失去了往日的骄横霸道,每个仓库的粮食都被分得一干二净。
邓子恢,福建龙岩人。五四运动中受到革命[GeMing]洗礼,创办进步刊物《岩声》,宣传马克思主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龙岩县委宣传部长、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闽西暴动副总指挥、第七军第十九师第五十七团党代表,领导了闽西农民[NongMin]起义和创建闽西革命[GeMing]根据地的斗争,是闽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子恢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兼中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计委副主席等职,1953年后任中共中央农村[NongCun]工作[GongZuo]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因病于1972年12月10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