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由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证,新华通讯社主办,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创刊以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反映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年鉴”是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和重要决策参考。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国家记忆 > 中国记忆 >

蒋介石看走眼 在黄埔曾嫌徐向前“没出息”--中国年鉴

  

  本文摘自《同室操戈》,郭胜伟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蒋介石[JiangJieShi]是靠办黄埔起家的。作为一校之长,蒋介石[JiangJieShi]早就将黄埔军校作为自己[ZiJi]的发家资本了。

  蒋介石[JiangJieShi]当了黄埔军校校长[XiaoChang]之后,就拼命装出一副很革命的样子。那时,他常常到军校训话,张口就是“本校长[XiaoChang]”如何,高唱三民主义,以孙中山的当然继承人自居。甚至故作姿态地说:“本校长[XiaoChang]向来是革命的,假如不革命,你们就一枪把我打死!”

  早有控制军队大权野心的蒋介石[JiangJieShi],除了自我标榜革命之外,还经常以谈话[TanHua]的方式极力拉拢与学生[XueSheng]的关系,培养自己[ZiJi]的政治亲信和发展军事势力。有一次蒋介石[JiangJieShi]召集黄埔学生[XueSheng]训话,面对满堂学生[XueSheng],他先回顾了一下自己[ZiJi]当年去日本的时候,母亲如何想念他的,接着就说:“本校长[XiaoChang]对你们就是慈母般的感情,也就像我妈妈对我一样。”顿时使在场的学生[XueSheng]备感亲切。

  除了训话外,蒋介石[JiangJieShi]还坚持每个星期都到黄埔军校,找学生[XueSheng]面谈,既是考察学生[XueSheng]素质,也是培植自己[ZiJi]的亲信。最初几期的学生[XueSheng]几乎每个人都与蒋介石[JiangJieShi]见过面、谈过话。

  谈话[TanHua]时,蒋介石[JiangJieShi]坐在办公室,要学生[XueSheng]们站在他的门外,一个个叫进去问话,边问边盯着学生[XueSheng]看,并且故作姿态,时而很注意听回答,时而又漫不经心,摆出一副有学问的派头。当时的大部分学生[XueSheng]多是刚走入社会的青年人,当然弄不懂蒋校长[XiaoChang]这一套笼络人心的手段。许多人对蒋校长[XiaoChang]亲自找自己[ZiJi]去谈话[TanHua],都觉得很荣幸、很紧张。但跟青年学生[XueSheng]说上几句知心的话,也是一种激励和鼓舞。蒋介石[JiangJieShi]通过这种手段的确认识和拉拢了不少学生[XueSheng],以后他的嫡系将领大多出于黄埔军校。

  一天,轮到徐向前[XiangQian]受蒋介石[JiangJieShi]接见了。

  徐向前[XiangQian]一进门,就见蒋介石[JiangJieShi]端坐在椅子上,戎装佩剑,严肃认真,架子十足,使得五台山沟里长大的老老实实的徐向前[XiangQian]有点不知所措。谈话[TanHua]一开始,蒋介石[JiangJieShi]就用满口的浙江腔慢条斯理地问:“你就是徐向前[XiangQian]吗?”

  “是的,校长[XiaoChang]”。徐向前[XiangQian]用一口五台山话回答。

  语言不通,蒋介石[JiangJieShi]不免皱了皱眉头。接着问:“你是什么地方人啦?”

  “山西[ShanXi]人。”徐向前[XiangQian]答道。

  “在家都干过什么?”

  “当过教员。”

  蒋介石[JiangJieShi]问一句,徐向前[XiangQian]答一句。校长[XiaoChang]没有听到学生[XueSheng]的吹捧和颂扬,学生[XueSheng]也没受到校长[XiaoChang]的勉慰。一席谈话[TanHua]淡而无味,在蒋介石[JiangJieShi]的眼里,徐向前[XiangQian]是个“没出息”的学生[XueSheng]。于是,寥寥数语,就挥挥手将徐向前[XiangQian]给打发走了。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图网 中国国情网 中国年鉴网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