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苏过:人诵高名琼海外--中国年鉴社

  

苏过:人诵高名琼海外--中国年鉴社

  海口五公祠内的苏公祠。

苏过:人诵高名琼海外--中国年鉴社

  五公祠瀛海人文牌匾

苏过:人诵高名琼海外--中国年鉴社

  苏过画像

  海口五公祠内的苏公祠中陪祀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姜唐佐,另一个便是苏过;苏过,字叔党,号斜川居士,东坡的小儿子,王润之所生。我们可以这么说,“三苏”之外,苏过便是眉山苏家下一代中最著名的一位了。

  儋州东坡书院载酒堂中的塑像,东坡与黎子云相对而坐,东坡身旁侍立的年轻人也是苏过。苏过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

  人诵高名琼海外 苏门会策汗青功

  苏过,字叔党,号斜川居士,苏东坡的小儿子,王润之所生。我们可以这么说,“三苏”之外,苏过便是眉山苏家下一代中最著名的一位了。苏东坡三个儿子当时被称作“三虎”,苏过最小,人称“季虎”;以其最出色,又称“怒虎”;因为他最肖东坡,故又有小坡之称;晚慕陶渊明,取渊明斜川游之意而自号斜川。东坡兄弟共有六个儿子,只有苏过一人跻身于“四苏”之列,清代赵怀玉有诗称赞说:“几闻艺苑名三世,曾见书林榜四苏。”另一位学者吴长元在校录苏过《斜川集》时写诗告诉一位朋友说:“寄语隐湖毛处士,苏门会策汗青功”。而其崇高的声望和文学艺术的成就则主要是在惠州、儋州侍奉父亲过程中打下的基础。吴长元写诗赞叹叔党,其中有句云“人诵高名琼海外”,正准确地指出了这一点。

  邈乎九死不测险 独侍先生以往来

  一个人要获得美好的声望或者说获得人生的成功,可以从许多方面表现出来,在中国古代,最根本的恐怕是孝道了。中国是伦理社会,孝为伦理之本,在科举制度之前,选举人才的制度叫“举孝廉”,直到清代科举制度完备,考取进士的人还用“孝廉公”作为美称,可见孝道在中国人的人生价值实现中是多么重要。叔党在士林中美誉的获得,首先取决于他的“纯孝”之实。

  苏东坡被他的老朋友章惇迫害到岭南的落后地区惠州安置,那时苏过22岁,正是该争取功名和享受爱情的美好时光,但是他毅然打消了这个念头,把年轻的妻子和弱小的孩子寄居在宜兴,与王朝云一起陪侍年届六十的老人家前往惠州,三年后刚刚把妻小接到惠州,但才一个月,又抛开她们而随父亲到达海南,再三年后离开海岛,就一直在路途中奔波一年,直到常州父亲去世。到惠州一年多朝云就去世了,所以这七年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苏过独自一人侍奉老人。仅此一点,又有几人能做到?

  孔子曾经说过,对待父母,如果仅仅给他点食物让他吃饱,与对待家里养的生物又有何区别呢?所以真正的孝顺一定发自内心深处,用心去敬,用心去体察和理解。苏过的可敬之处,正在于他一直在用心灵去孝顺老父亲。到达“生理半人禽”的儋耳之后,不可能让父亲享受多好的物质生活,但苏过在现有条件下尽最大努力使父亲生活的质量更好一些,他在各方面减轻着父亲身体和精神的苦恼,完全达到与父亲的高度一致。海南没有大米,山芋难以下咽,苏过就绞尽脑汁做出个“玉糁羹”来,虽然材料没有改变,但味道却大为好转,父亲尝后大为赞赏。儋耳艰苦,苏东坡方有绝粮之忧,从古籍里面弄出个“龟息法”来,苏过就忍受着饥肠辘辘而配合父亲练习这种道家的辟谷之法。他怕父亲寂寞,尽可能做出一些事来消除父亲的孤独。他不时写出诗文,或者大声读书,父亲看到听到,比什么都开心。他经常陪父亲出游,父亲感到比陶渊明还惬意。苏过心中充满着对父亲深深的敬意,父亲的学问、功业、品格,无不令苏过产生崇拜之心。

  苏过就是这样陪伴父亲度过了岭海最为艰难的日子,正是这七年的生活,最为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纯孝的天性。苏过去世之后,晁说之为他作墓志铭,说东坡先生晚年投荒,“邈乎九死不测之险也,独叔党侍先生以往来。……惟是叔党,于先生饮食服用,凡生理昼夜寒暑之所须者,一身百为,而不知其难。翁板则儿筑之,瓮樵则儿薪之,翁赋诗著书则儿更端起拜之,为能须臾乐乎先生者也。”还说苏过之孝能感化本无礼仪的蛮蛋夷獠。由此,晁说之称他为“纯孝”,要知道这个词是古代对孝道的最高称誉。

  小坡能与石传神 笔下波澜嗣乃翁

  任何事情往往是得失并存。叔党失去了功业前程和良好的物质生活,但在学问和文学艺术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他的叔叔苏子由说,我哥哥远居海岛之上,一无所有,唯一可骄傲的是成就了这个儿子的文学艺术(见《宋史·苏轼传》)。苏过的政治潜能得不到充分开掘,父亲就更加注重知识的教育和诗文书画才能的培养。苏东坡最成功的学习方法是抄书,他在海南也用这种方法指导儿子学习。他曾给一位朋友写信讲到此事,说儿子到儋耳之后,已经抄完了《唐书》一部,现在又借得《汉书》打算抄写,如果把这两部书吃透,那就可以说是“穷儿暴富”了!苏过非常用功,常常借书攻读,他自己写了一首诗专门说借书苦读的经过:“海南寡书籍,蠹简仅编缀。……借书如假田,主以岁月计。常恐遗地力,敢有不敛穧?便便五经腹,三冬良可继。倘有愧寸阴,得无讥没世。”叔党的基本功,就是这样打下的。

  在读书的同时,叔党对诗文创作非常感兴趣。他在父亲身边时间最长,比两个哥哥更多得到父亲的真传。但由于他太过崇拜父亲,时刻仿效父亲,也限制了他的创造力,在父亲这座高峰之下,难以进一步做出更大成就。清代吴长元说他“疍烟蛮雨喜相从,笔下波澜嗣乃公”,正指出了苏过在文学创作上受父亲影响之深。

  叔党文学上诗文兼备。他的诗歌以淡泊为主流风格。惠、儋时期,苏东坡的兴趣已转移到陶渊明上,他的大量和陶诗是其淡远诗风的代表。而这期间正是苏过诗歌创作打基础的时候,苏过偏于淡远,这是重要原因。如在海南所写《次陶渊明正月五日游斜川韵》,是学习苏东坡而直追陶渊明的作品,一本书上评价说“此诗托意高远,朴拙可爱,已入渊明之室”。苏过也尝试其他风格,如他在儋耳所作的七言古风《夜猎行》,开篇写道“霜风肃肃陵寒柯,海月滟滟翻秋河”,境界十分阔大,紧接着叙写夜猎的情景,充满了力度和气势,明显地受其父豪纵超迈诗风的影响。苏过的散文以气势雄放、纵横恣肆为特点,受父亲影响很大。重要散文作品都作于惠、儋时期,其中《飓风赋》从内在精神到外在风格都深得父亲三昧,以至于有人把这篇文章误收入苏东坡的集子中。他在海南所作《志隐》一文,“行止得宜,跌宕有致,广征故实而无书袋之累,深寓妙理而不涉玄虚之迹,宜其先人览而嘉之也!”(《斜川集校注》)

  看到儿子诗文进步之快,苏东坡心里美滋滋的,他曾写信给朋友夸奖说,过儿的诗文新奇,时而写出一篇给我看,我就会高兴好几天,吃得香睡得甜。

  苏过的书画也是最能继承苏东坡的。晁说之谓其书画之胜特别像他的父亲。他的书法酷似东坡体。他在海南曾画过《枯木竹石图》,苏东坡非常赞赏,为之题了三首诗,有句云:“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石传神。”老可即画竹大师文与可,苏东坡拿苏过与文与可相提并论,可见苏过的绘画水平已经不简单了。

  一篇志隐表心迹 居闲未敢忘忧国

  苏过在海南有两篇文章是不可不提的,一篇是《志隐》,一篇是《论黎事书》。

  《志隐》的写作初衷在于安慰父亲。苏东坡生性旷达,海南艰苦的物质条件并不是影响他心理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儿子年纪轻轻,本可以比其他年轻人更具优越的条件在社会上追求辉煌,享受儿女情长,现在却不得不陪伴老父亲投身荒岛,这才是苏东坡的心病。苏过至孝而聪颖,他深知自己该做的事不仅仅是伺候父亲的体力劳动,更重要的是要使父亲的这种心安定下来。《志隐》便是在这种心态下写作的。他显然要告诉父亲,我并没有去追求世俗功名的要求,我的志趣在于优游的隐士生活,现在命运把我带到了孤岛,正好与我的心志暗合,这不是天大的幸事吗?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苏过目的虽出于安慰老父,而其志隐之心也是真实的。这种心志发端于惠州,形成于海南,后来发展为以自由、自然和独立为特征的“斜川之志”。

  苏东坡在政治上屡遭打击,也常常流露归隐之心,但从没有真正忘记过君国百姓。父亲的这一特点,苏过也学到了。他在海南,虽无机会仕进,但目睹国家治理黎族过程中的种种弊端,仍不能不尽一己之力,为国家安边献计献策。他认为黎事之弊,关键在于下情不能上达,为了下情上达,他就不能视而不见,知而不言,于是他写下了著名的《论黎事书》。清代学者赵怀玉就此而赞叹道:“出处进退,未忘国家。”这篇文章一方面吸收了苏东坡民族平等的光辉思想,一方面又是自己实地考察而思考的结果,有自己的创新,显示出年轻的苏过已经具有了非比一般的军事理论水平和政治目光。对于海南岛上的黎人,苏东坡着眼于从黎人自身的角度促使他们觉醒自进,苏过则着眼于从政治的角度向统治者提出切合实际的主张,父子互相发明,形成了一个内因外因并重的完整的安黎思想体系,在我国少数民族政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李景新 李幸璜)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