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金克木:小学毕业的大学教授--国家史册(2)
到武汉大学[DaXue]当哲学教授
1941年到1946年,金克木在印度[YinDu]工作和学习。他虽然没去哪个大学[DaXue]进修,但有缘到天竺释迦佛“初转法轮”处的鹿野苑,住香客房间,与僧徒为伍,在寺庙中饱读佛教典籍。他再一次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对梵文和佛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因此四处求学,最终得到已归隐的法喜老居士的真传。法喜老居士曾在印度[YinDu]的大学[DaXue]教书,后又被聘为哈佛大学[DaXue]教授、列宁格勒大学[DaXue]教授,他因为不适应严寒气候而回到印度[YinDu]。许多人慕名而来,向他学巴利语、学佛教,但从没有人找他学梵文。金克木是他的唯一的梵文学生,他倾全力将自己的学问传给了金克木。金克木曾在《父与子》一文中提到当时的教学:“熟悉了以后,白天也让我去,两人在大炕上盘腿坐着对话。他很少戴上老花眼镜查书。先是我念、我讲、我问,他接下去,随口背诵,讲解,引证,提出疑难,最后互相讨论。”在这样的学习中,金克木精通了梵文和佛典。当他1946年回国时,他其实已成为中国某些领域中的“稀缺人才”。
金克木一到上海,郑振铎就说推荐[TuiJian]他到大学[DaXue]教梵文,但没能如愿。也许是因为金克木的低学历吧。
紧接着,曹未风告诉金克木,说吴宓先生在武汉,可跟他联系。金克木与吴宓很熟悉,吴宓很看重金克木,马上向武汉大学[DaXue]推荐[TuiJian]。
吴宓当时是武汉大学[DaXue]外语系教授兼系主任,同时又是校务委员会委员,其学问及人品则是学界普遍推崇的,所以,他的举荐是很有分量的。但吴宓也没想到,他推荐[TuiJian]金克木到外文系教梵文,而文学院长刘永济却把金克木安排在哲学系教印度[YinDu]哲学。
原因跟金克木第一次当大学[DaXue]老师一样。当时武汉大学[DaXue]也找不到教印度[YinDu]哲学的合适人选,而这门课程又是必修课,金克木正好填补这一空缺。
推荐[TuiJian]人吴宓不放心了。他十分认真地对金克木说:“你教语言文学,我有信心。到哲学系去,我不放心。”金克木回答:“到哲学系对我更合适。因为我觉得,除汤用彤先生等几个人以外,不知道还有谁能应用直接资料讲佛教以外的印度[YinDu]哲学,而且能联系比较中国和欧洲的哲学,何况我刚在印度[YinDu]度过几年,多少了解一点本土及世界研究印度[YinDu]哲学的情况,又花过工夫翻阅汉译佛典,所以自以为有把握。”(金克木:《教师[JiaoShi]应考》)
吴宓仍不放心,于是也像陈世骧一样,在教室外听了金克木的第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