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地区崛起 > 北京 >

父子接力20载守望无名烈士墓(图)--中国年鉴网

  

  4月3日,延庆八达岭镇帮水峪村,村民董山又来到无名烈士墓[LieShiMu]前祭扫。这5座无名烈士墓[LieShiMu],父亲[FuQin]董全宝和儿子董山已接力守护了20余年。本报记者 石明磊 摄

  时间: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

  地点:延庆县八达岭镇帮水峪村

  人物:董全宝、董山父子

  事件:照看村中无名烈士墓[LieShiMu]二十余年

  4月3日,清明将至。延庆县八达岭镇帮水峪村周围的群山上,已露出层层新绿。

  阳光穿过山巅长城,照射在小村西北角,一处土丘之上。5座土坟,自西向东整齐排列。坟顶各有一捧新土,几叠黄纸,用石块压在坟头。坟前无名。

  一块一米高的乳白色大理石碑,立在5座坟前方的正中间,碑刻“革命烈士[LieShi]永垂不朽,公元二00八年清明”。

  47岁的村民董山拨开墓前杂草,轻轻抚摸石碑。看着5座土坟,他有些疑惑:“前天扫墓[SaoMu]时摆的贡品,怎么这么快就不见了?”董山说,这里安葬的,都是无名烈士[LieShi],四男一女,牺牲于解放战争后期。

  这5座无名烈士墓[LieShiMu],父亲[FuQin]董全宝和儿子董山已接力守护了20余年。

  父留遗言:替我照看他们[TaMen]

  “每年给烈士[LieShi]扫墓[SaoMu]的父子俩住村东头。”董山在村里小有名气,守护烈士墓[LieShiMu]的事情村民都知道。

  “坚持扫墓[SaoMu]是父亲[FuQin]的嘱托。”面色黑红、身材魁梧的董山说话耿直,“父亲[FuQin]扫了快20年,故事也最清楚。可惜他不在了,你们应该早点来。”他对记者说。

  2008年3月3日,79岁的董全宝因病去世。弥留之际,他拉着董山的手说:“我放心不下村里的烈士墓[LieShiMu],你有空的时候替我去看看他们[TaMen]。”此后每年的清明、农历七月十五、寒衣节等祭祀的日子,董山都会按时扫墓[SaoMu]。

  2008年清明,董山觉得坟包太简陋,便从镇里运来一块大理石碑。“以后还要垒堵墙,再种几株松柏。”董山想把烈士墓[LieShiMu]改造成小陵园。

  子承父业:扫墓[SaoMu]如同耕种

  家中三儿一女,董全宝偏偏把扫墓[SaoMu]之事托付给了小儿子董山。董山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是党员,“父亲[FuQin]是老党员,党员传承党员,这是传统,他放心。”

  对于董全宝为何坚持扫墓[SaoMu],董山和村里人都不清楚,“我从来不问他这些,他愿意做的事,自有他的道理。”董山猜测,这与迁墓有关,“此前烈士墓[LieShiMu]不在这里,散落在另一座山丘之上,1983年村里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烈士墓[LieShiMu]集中迁到现在的位置。”董全宝正是那一届的村委会主任,负责迁墓事宜。

  迁墓后,村小学每年清明都会组织学生前来扫墓[SaoMu]。上世纪80年代末,村小学解散。“从那时起,父亲[FuQin]接过了扫墓[SaoMu]工作。”董山说,具体是哪一年记不清了,村里的几位老人也记不清了,“庄稼人不爱记年头,但该做什么事,就像何时播种、何时施肥一样清楚。何时该扫墓[SaoMu],父亲[FuQin]和我都不会忘记。”

  坚持扫墓[SaoMu]:就像缅怀父亲[FuQin]

  董全宝去世后,镇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来找过董山,“他们[TaMen]希望我守护好。”董山说,石碑也是民政局订购的,320元,民政局出了100元。他垫付了其余费用并从镇上运回来。立在墓前,仍觉得简陋,后来他又花750元买来5棵松树。

  照看烈士墓[LieShiMu],依照政策规定,董山可从镇民政局领到一份补贴金,但他并不愿意,“父亲[FuQin]守护了20年也没要过钱,我要拿了,扫墓[SaoMu]就变味了。”董山说,拿补贴还要填写贫困户证明,我不贫困。他指向烈士墓[LieShiMu]西边的一大片果林,“一千多亩香槟果,我是负责人,没他们[TaMen]战斗牺牲,我过不上今天的好日子。”

  董山坚持扫墓[SaoMu],也有村民不理解。“说实话,我没什么特别高尚的思想,站在墓前,我就会想起父亲[FuQin],止不住地想。”董山说着,就红了眼眶……

  ■ 追溯

  解放康庄战斗 5位烈士[LieShi]长眠

  关于这5座烈士墓[LieShiMu]的故事,村里没人说得清。

  “牺牲战士的姓名、年龄、籍贯、部队番号都不清楚。”71岁的彭永和、彭永利兄弟是村中长者,参与过迁墓之事。

  “他们[TaMen]是在解放延庆康庄的战斗中牺牲的,四男一女。迁墓时有人见到过烈士[LieShi]遗体,根据着装判断的。”彭永和说,其中一名烈士[LieShi]穿女式军装和鞋子,身边放有一个急救箱。还有一人可能是司号员,其他三人的身份无从判断。最初散葬在村中的共有6名烈士[LieShi],“其中一人身上放着块木牌,写有姓名,后来迁到了烈士[LieShi]陵园。”“解放战争时,解放军战士的衣领内部都会绣上姓名,这5名烈士[LieShi]却没有。”彭永利补充,因为没有姓名,他们[TaMen]未能迁入陵园。

  两位老人说,过去的时间太长了,一直没人来寻找过,村民已经把烈士墓[LieShiMu]当成了村子的一部分。

(编辑:SN009)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